首页 理论教育 气体冲击导致爆炸波的形成机制解析

气体冲击导致爆炸波的形成机制解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体的冲击能使一层爆炸物被加热和分解,此层物质变为气体,并依次冲击到新的一层上。由此可见,爆炸是从冲击处以辐射状向外扩展的,并发生机械的、热的和化学的相互交替作用,这就是爆炸波这一名词的由来。

气体冲击导致爆炸波的形成机制解析

1.连锁反应学说

爆炸性物质在热、冲击、摩擦等外力作用下,便有自由基生成,成为连锁反应的作用中心,由此造成一个接踵而来的连锁反应,同时向环境释放出巨大能量,做机械功。如对于爆炸性混合物,在连锁反应中,火焰则由一层层同心圆球面的形式向外传播。火焰的传播速度在起爆点0.5~1m处开始为每秒数十米,以后逐渐上升,达到每秒数百米甚至数千米,若在火焰波扩散的路上有障碍物(储罐容器),则由于气体温度的上升及由此引起的压力急剧增加(体积膨胀),而导致极大的破坏力。

连锁反应学说还说明,爆炸不是在达到着火的临界条件时就立即发生,而是经过链发展所必需的一定时间后才能发生。因此,任何爆炸都有时间上的延滞,此延滞时间视链发展的历程与外界条件而定,可以由十万分之几秒到数小时。

2.爆炸波学说

爆炸波学说可以用来解释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或氧气等氧化剂的混合物的爆炸。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当外界的冲击作用于有爆炸危险的混合物时,如其冲击力足以使物质迅速分解,则各种加速爆炸的机械的、热的和化学的现象便依次发生。在有爆炸危险的物质中,所有能引起爆炸的能都变为热能,引起冲击。此冲击与在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分子运动的加速度有关。气体的冲击能使一层爆炸物被加热和分解,此层物质变为气体,并依次冲击到新的一层上。由此可见,爆炸是从冲击处以辐射状向外扩展的,并发生机械的、热的和化学的相互交替作用,这就是爆炸波这一名词的由来。

3.爆炸电子本性假说(www.xing528.com)

电子学说以原子间结合的不牢固来解释爆炸物质的不稳定性。在普通的化学反应中,外面的电子也能够从一个原子跳到另一个原子上。那么,可以假定在某些特别灵敏的爆炸性化合物中,价电子的结合就更弱。例如,在雷管中,甚至在很小的冲击之下,也会发生分子的变化,同时不仅以热的形式放出能量,并且还放出带有动能的游离电子。

4.流体动力学爆炸理论

流体动力学的爆炸理论认为,爆炸是冲击波在炸药中传播而引起的。冲击波在炸药中传播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与在惰性介质中传播的冲击波相似,即不引起炸药中的化学变化,这种过程如无外部因素的持续作用,则不可能维持恒速传播。这是因为冲击波阵面通过时,介质受到不可逆压缩,熵增加,引起能量的不可逆损失,所以必然要在传播中衰减下去。另一种情况,由于冲击波的剧烈压缩而引起炸药的快速化学反应,反应放出的能量又支持冲击波的传播,可以使之维持定速而不衰减,这种紧跟着化学反应的冲击波,或伴有化学反应的冲击波,称为爆轰波,爆轰就是爆轰波在炸药中传播的过程。

5.气体爆轰动力学理论

这一理论设想了一个理想的爆轰过程,而且爆炸性气体在爆炸通过前后都服从理想气体定律,并假定气体的等熵指数与温度和成分无关。在这种条件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理想气体定律,建立了一个爆炸物初始参数与爆炸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式用此关系式表示爆炸波通过前后由于介质状态参数(如压力、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内能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