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卵通常在六月中旬阳光明媚的上午十点左右开始孵化。孵的螳螂在巢中央的带状区域出巢。从这个区域首先看到一个半透明的块慢慢钻出,接着是两个大大的黑点,那是小螳螂的眼睛。
这个新生儿在薄片下慢慢地滑动,开始露出一半身体。这并不是虫形态下的小螳螂,而是一个过渡的形态。你看这个圆圆的小家伙,部呈乳白色而且还有点浮肿,在微微地跳动着。它身体的其他部分看来有些黄但是也有些红。透过这层薄膜,我们可以看清小螳螂又黑又的眼睛,但由于薄膜的覆盖,让这眼睛看起来有些浑浊,现在依然可辨认出嘴巴和腿脚。总的来说,除了腿脚的特征比较鲜明外,小螳螂体的其他部分都像蝉的幼虫孵化出来之前那样,有些微型无鳍鱼的样。这个模样是有些昆虫在孵化成幼虫之前的短暂过渡,目的是让小子顺利降生,要不它们长长的肢体怎么逾越出巢时的障碍呢?
螳螂在原始幼虫的时候,头部还汇聚着许多体液,慢慢地形成一个半透明的水泡,不停地跳动着。这是小螳螂在准备蜕皮的工具。同时,它那已经露出一半的身体摇动着,头部的水泡也在慢慢地长大。最后,它的前胸高高拱起,头用力向胸部弯曲,前胸上的膜就裂开了。小虫子在连腿带脚的努力下,终于从鞘壳中出来了。小虫子只要摇晃几下就挣脱了和巢的联系。
灰螳螂出巢的时间也是在六月份。在灰螳螂巢前端突出的尖角上,有一个白色无光的小点,这个地方非常脆弱,所以这是灰螳螂巢的唯一出口。小灰螳螂就是通过这个小孔,一个接一个地出巢的。小螳螂出巢后不久也会丢弃自己的外壳。
螳螂出巢并非是全部一次完成,而是分批分群的,这时间最长会有两天。先产下的卵往往不一定会提前出巢。最后产的卵比最先产的卵孵化得早,这种时间顺序上的颠倒可能是由于螳螂巢的形状造成的。巢的尖端容易受到阳光的刺激,那里的卵比圆钝端的卵苏醒得早,因为圆钝的一端体积更大,不能很快地获得孵化所要求的热量。
几百只螳螂幼虫同时出巢,这个场面简直是太宏大了。我之所以能够观看螳螂的集体出逃,是因为我在园子向阳的地方放了很多螳螂巢,那是我在冬天的时候从四处搜罗来的。我曾经天真地认为在暖房新生的小螳螂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我自从观看了很多次螳螂的孵化,每次都见到了惨不忍睹的屠杀场面。
蚂蚁似乎对刚刚出生的螳螂很热衷,它们垂涎于巢里正在发育的娇嫩肌肉,因此在等待着幼虫出巢的最佳时机。我看到一旦有小螳螂现,蚂蚁们就会立刻闻讯赶到。它们抓住小螳螂的肚子进行撕咬,而弱的新生儿则乱踢乱蹬。转眼之间,这场对无辜者的屠杀就告结束了在为数众多的小螳螂中,只剩下寥寥无几偶然逃脱的幸存者。
螳螂是昆虫世界里未来的屠夫,而在此时小小的蚂蚁却是它们的魇。不过,这种屠杀持续的时间很短。一旦小螳螂接触到空气之后,的腿就产生了力量,这样就不再受到蚂蚁攻击。它在蚁群中步态高昂而蚂蚁则纷纷避让。它把锋利的前爪抱在胸前,好像拳击者准备出击样子,那高傲的举止令蚂蚁们生畏。
喜欢趴在朝阳墙壁上的小灰蜥蜴,却根本不把这些刚刚出生的高的家伙放在眼里。它不知道从哪里打探到螳螂出生的消息,便在旁边它细细的舌尖,把从蚂蚁口中逃生的小家伙舔入嘴里。这一口食物虽很小,但它却觉得味道鲜美异常。蜥蜴在那里吞下螳螂的时候,一副满意足的样子。
螳螂如果仅就这些天敌的话,也会感到欣慰的。据我所知,另一掠食者比前面两位更可怕,也动手更早。那是一种小膜翅目蜂科昆虫它恰巧把卵产在螳螂刚筑好的巢里。于是,螳螂的后代会被这种寄生一下子洗劫一空。(www.xing528.com)
我把这些经历过生与死考验的小螳螂都收集起来。这些体色苍白孵化的幼虫,头部的水泡很快缩小和消失了。身体的颜色渐渐地变深还不到一天的时间,整个身体就变成了浅褐色。这时的小螳螂动作非灵活,它们左右转动着脑袋,举起锋利的前爪,弯起腹部。在几分钟后,小螳螂们都四散走开,有的去了地面上,有的去了附近的植物上。
我将几十只小螳螂放在金属罩里,接下来就考虑用什么来喂养它们了。到底吃什么才能把它们喂大呢?它们长得这么小,我也只能用很小的猎物喂它们。我把一根带着绿蚜虫的玫瑰花枝给它们。这上面的蚜虫吃得摇滚肚圆,肉质鲜嫩,正适合给我这些新来的客人补一下,可它们连看都没有看一眼。
接着,我把绿蚜虫换成了小苍蝇,小螳螂们依然不理。我想到成年的螳螂喜欢吃蝗虫,这些小家伙们要是能够吃到蝗虫,应该感到知足了吧。这一次,我换了几只刚刚孵化的小蝗虫。尽管才刚刚孵出,但它们的个头儿却不小。小螳螂会吃它们吗?答案是否定的:看到这些猎物之后,小螳螂们吓得逃之夭夭。
经过这次尝试,我明白了螳螂在出生之后不可能立即就吃活的猎物,这期间要吃一种过渡性的食物,以便与它们孱弱的身体相适应。尽管它们显得很勇敢,但我还是无法确信这些孱弱的小螳螂能够捕捉猎物。它们究竟吃什么才能顺利地活下来呢?如果有人在小螳螂的食谱问题上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我都会对他的研究表示佩服。
这些难照顾的小家伙们,要是一出生就饿死的话,真是太令人同情了。它们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成了蚂蚁、蜥蜴以及其他一些动物们的美餐,这些猎食者为了得到这美味食品,早就耐心等待了很久。而且在螳螂刚刚产卵的时候,早就经历了一些劫难。有一种小昆虫,用它的刺穿透螳螂巢凝固了的铜墙铁壁,把自己的卵产到巢里,在那里让它们的后代取代螳螂。而且它们比螳螂的卵成熟得早,很快就将螳螂的卵杀死,并成为它们的美食。每次螳螂产卵的数量确实很庞大,但是能真孵化成幼虫的却是为数不多!据统计,一只雌螳螂一般能建造三个巢一共可以产下一千颗左右的卵;但在数量这么庞大的卵中,只有极个的螳螂能逃脱成为别的动物腹中美食的命运,生存下来,并且成功地衍后代,这样一来,时间的长河在不断流淌,而螳螂的数量却基本保不变。
这样一来,另外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螳螂有着较强生殖能力是逐渐获得的吗?由于蚂蚁和其他天敌大量地屠杀它的后代它是否会在卵巢里为了克服天敌的破坏而产出更多数量的卵?螳螂今能产这么多卵,是否正是因为它过去已经遭到过大量地屠杀?一定会人这么认为,但他们并没有能够证明这种假设的强有力的证据,而只倾向于把动物深刻的变化归结于环境的因素。
我们已经知道了螳螂的孵化是这么艰辛,出生后的小螳螂又在经着新一轮的自然筛选,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呀。多产的螳螂自己制造这么丰富的食物,这食物中的有机物有可能被蚂蚁吸收,蚂蚁吸收之可能被其他动物再吸收,最后也有可能被人类吸收。螳螂产下的许多卵,只有一小部分来繁衍后代,而大部分则尽其所能地为保全其整种类的存在而牺牲了自己。它令我们想到了一个古老的象征:咬着己尾巴的蛇。世界就是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结束是为了开始,死亡为了生存。
知识百宝箱
在自然界,动物繁衍生命的方法有许许多多,卵生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这些动物主要是通过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卵生动物主要有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卵生动物产卵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卵生动物中有一个神奇的成员叫鸭嘴兽。这种动物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既是卵生,又属于哺乳动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