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模拟与自然主义

区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模拟与自然主义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模仿手法与“自然主义”做一下区分。所以,掌握好“模拟性”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是运用这一音乐手法的关键。在此类音乐作品之中,虽然大量地运用了“模拟手法”,甚至有些乐曲通篇都未离开模拟性手法,但并没有给人留下“自然主义”的印象,而且成为传统器乐的佳作。

区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模拟与自然主义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是音响的艺术。由于其感性材料(音响)的“非语义性”“非对应性”特点使它既不能像绘画艺术那样运用线条和色彩来逼真的勾勒外部形象,也不能像语言文字那样进行客观的形象表述,造成音乐审美的多解性。从这一方面来讲,若要从音乐中得出具体的物象或者明确的意图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否意味着音乐无法表现外在的事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虽然音乐感性材料的(“非语义性”“非对应性”)特点使其在表现具体物象和明确意图上有所局限,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模仿自然界的声音现象应该说是音乐艺术的特长,可以说除了音乐以外,任何其他艺术都不具备这种模仿能力。”进一步来讲,音乐的这一模仿能力并不仅限于“自然界的声音现象”,它还可以模仿人声、汽笛声、歌声乐器声等多种声响,而且有学者对音乐的这一特性做了系统的研究。

英国音乐理论家戴立克·柯克曾把音乐描写景物的手法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直接模仿,这种手法主要是对能够发出固定音高的声音的事物的模仿,如鸟鸣、军号牧羊人笛子等;第二,近似性模仿,是对某些不能发出固定音高的声音的事物的模仿,如流水、雷鸣、风吹小草的沙沙声等;第三,暗示或象征,是对纯粹由视觉辨别的物质的模仿,如高山、彩云、月光等。”

由此可看出,模拟是音乐表现外物的重要艺术手法。而且音乐模拟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自然声响”的范畴,其还可以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来表现“高山、彩云、月光”等视觉的物象。而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也是建立在模仿手法基础之上的,只不过象征和暗示更加依赖于审美主体联想和想象的参与和帮助。总之,模拟手法是音乐表现外在物象的必要手段。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模仿手法与“自然主义”做一下区分。“自然主义这种创作方法在美学观念上追求绝对的客观化,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崇尚单纯的模拟自然,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做记录式的写照。简言之,其在文学艺术上讲求‘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去模仿’。”由此可看出,自然主义式的模仿与上述戴立克·柯克所提出的“直接模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决不能将模拟性等同于自然主义,模拟性讲求的是艺术化(音乐性)的模仿,并不是“记录式的写照”,更不是“按照原来的样子去模仿”,其必须要经过艺术化的处理。所以,掌握好“模拟性”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是运用这一音乐手法的关键。(www.xing528.com)

由上文可知,我国自古讲求天人合一,使我国古人不仅热爱大自然,而且善于发现自然之美。这一特征映射在音乐创作中,使我国出现大量的以描写自然为主题的作品。在这些自然主题的作品中,除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以物寓人的“比德”之美之外,也存有大量追求“模拟”之美的作品。这类乐曲与上述追求写意、讲求比德的乐曲在审美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对外在事物的刻画可谓是“惟妙惟肖”,充分显示出我国传统音乐对现实事物的审美观照。在此类音乐作品之中,虽然大量地运用了“模拟手法”,甚至有些乐曲通篇都未离开模拟性手法,但并没有给人留下“自然主义”的印象,而且成为传统器乐的佳作。如模仿鸟鸣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模拟骏马形象的《八骏马》等。下面通过简要的分析来看模拟性手法在我国传统器乐曲中的具体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