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人之鼓》、《老背少》-边疆舞蹈家戴爱莲的贡献

《瑶人之鼓》、《老背少》-边疆舞蹈家戴爱莲的贡献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爱莲以瑶族同胞喜庆时所跳的“击鼓歌舞”为素材,创作《瑶人之鼓》;根据“哑背疯”改编了舞蹈《老背少》。她在挖掘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边疆舞蹈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舞蹈人才,被称为新中国的“舞蹈之母”。

《瑶人之鼓》、《老背少》-边疆舞蹈家戴爱莲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有很多海外华侨华人以各种形式的努力支援着自己的祖国。戴爱莲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她用自己曼妙的舞姿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抵抗意志。戴爱莲祖籍广东省新会县,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5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进入当地舞蹈学校学习芭蕾,14岁赴伦敦,在著名舞蹈家多林的芭蕾工作室与兰伯特芭蕾学校学习,之后又随芭蕾大师克拉斯克学习。后来,因为家境败落,半工半读求学,常常在伦敦艺术家沙龙表演舞蹈,或到电影制片厂和剧场当临时演员。她的《波斯广场的卖花女》和《杨贵妃》《伞舞》等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开始肆虐中华大地,祖国遭受的苦难深深地刺痛着戴爱莲的心。她和许多爱国华侨一样,想方设法为祖国分忧解难。在伦敦时,她多次参加中国运动委员会为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的募捐活动。但是她最为渴望的还是回到祖国,用自己的舞蹈技能为抗战出力。

1939年戴爱莲登上回国的轮船,于1940年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宋庆龄在香港会见了她。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占领香港,为了躲避日军的残暴统制,戴爱莲只得取道澳门到桂林。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她立刻参加了支援抗战募捐的演出活动,创作了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舞蹈《游击队的故事》《卖》《空袭》《东江》和《思乡曲》等,对宣传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戴爱莲也清楚地意识到,战争不能异化舞蹈艺术的正常发展道路。她按照自己早年的心愿,开始以采集和整理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方式,来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戴爱莲以瑶族同胞喜庆时所跳的“击鼓歌舞”为素材,创作《瑶人之鼓》;根据“哑背疯”改编了舞蹈《老背少》。1942年秋,她回到重庆,先在国立歌剧学校和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之后应教育家陶行知之聘,创办育才学校舞蹈组。在重庆的五年多时间里,周恩来邓颖超中国共产党人和戴爱莲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向戴爱莲传播革命思想,关心支持她的舞蹈艺术创作,并鼓励戴爱莲向民间学习,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事业之路。这对她后来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69 戴爱莲(www.xing528.com)

1945年,她在重庆新华日报社看了延安文艺工作者演出的新秧歌剧之后,创作了歌舞《朱大嫂送鸡蛋》。当年夏天,戴爱莲和著名画家叶浅予一起到川北和西康等地采风,搜集大量少数民族舞蹈素材,用拉班舞谱记录了8个藏族舞蹈(现分别存在美国纽约舞谱中心图书馆与伦敦舞蹈中心图书馆)。她还创作了藏族舞蹈《春游》和《甘孜古舞》、彝族舞蹈《倮倮情歌》、苗族舞蹈《苗家月》、维吾尔族舞蹈《青春舞曲》及《马车夫之歌》等,并于1946年与育才学校师生一起在重庆举行了盛大的边疆乐舞蹈大会。这一次演出的影响很大,不仅使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登上现代舞台,而且掀起了一个民间舞蹈的普及运动,一些著名的文艺界人士纷纷称赞她开了整理、加工中国民族舞蹈的先河。她在挖掘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边疆舞蹈家”。同年秋,戴爱莲和叶浅予赴美国讲学,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民间舞蹈。

1947年回国后,戴爱莲主持了私立上海乐舞学校的工作。1948年在国立师范学院与北平国立艺术学院任教。戴爱莲为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人之一,为新舞蹈事业培养一批专业人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她在迎接解放军入城大会上,表演了《青春舞曲》。2月27日,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举行舞蹈专场演出,她表演了9个舞蹈作品,郭沫若、周扬、田汉艾青等观看了她的表演,并祝贺她演出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戴爱莲出任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第一任全国舞协主席、第一任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第一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舞蹈人才,被称为新中国的“舞蹈之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