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是唐代社会各阶层都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当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艺术水平的歌唱家。因为年代久远,许多民间歌唱家都被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中了,但是通过官方史书的记载,当时的情形还是可见一斑。《新唐书·礼乐志》云:“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这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群体,他们分工明确、演技精湛,甚至拥有成熟的自我艺术追求。其中以许和子、李龟年、念奴等人为代表。
许和子,艺名永新。吉州(今江西吉安市)永新县人,开元年间著名歌手。她出身于乐工之家,开元末选入宫中,由唐玄宗改名永新,为宜春院乐伎。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感染,许和子很小就喜欢唱歌,多年的练习造就了她的“金嗓子”,加上她长相甜美可爱,又能变换各种唱法,人赞其歌“喉啭一声,响传九陌”。一次宫廷娱乐集会,因观者喧闹,无法聆听百戏之音,后由她出楼歌唱,听众为其歌声所吸引,整个宴会竟然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她演唱的音域非常广,甚至能超出乐器达到的高度,唐明皇曾让宫廷音乐家李谟吹笛为永新伴奏,曲终笛身竟爆裂。然而造化弄人,安史之乱时期,许和子被迫逃出长安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相传曾有人听到她在广陵一条船上歌唱,流落风尘,最终郁郁老死。人们为了纪念许和子,曾将其唱的歌曲改名为国乐曲,并取名为《永新妇》。
李龟年也是生活在玄宗年间的歌唱家。杜甫的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7]使得今天的人们知晓了这样一位唐代的歌唱家。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分,他们年幼丧父母,孤身从师学艺卖唱糊口,最终都成为音乐领域的专家名家。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善吹筚篥,善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然而,覆巢之下无完卵,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李龟年流落江南,最终郁郁而终。(www.xing528.com)
念奴,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篇。这个词牌名就来源于念奴,这位女性歌唱家。念奴在当时与许和子齐名,两人也有相似的传奇经历。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的自注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玄宗皇帝举行大型酒宴,时间一长,大家的喧闹使音乐也无法演奏,玄宗就让高力士高呼请念奴出来唱歌,邠王李承宁吹笛伴奏,众人立刻就安静下来。念奴的声音动人嘹亮,音色优美异常,唐玄宗曾经赞不绝口:“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
张红红,大历年间的著名女性歌唱家。和前面极为不同的是,张红红没有享受到开元之治的幸福生活。她出生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虽然上天赐予她举世无双的歌喉,但是年幼的她只能随体弱多病的父亲卖唱乞讨为生。一天,她与其父在街上卖唱乞食,经过韦青将军居所时,韦青听到她“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就将她作为歌妓收入府中。张红红颖悟绝伦,尤其对听过的音乐过耳不忘,有极强的记忆力。当时有很多乐工在创作新曲时,总要先向张红红请教,如果张红红认为这首曲子与以前的乐曲类似,乐工就不再进献皇帝。为此宫中乐工人人都称她为“记曲娘子”。张红红知恩图报,对穷困时收留自己的韦青非常感激。当她听说韦青去世时,就对皇帝哭诉道:“我本风尘乞丐,父亲老有所养、死有所归,都多亏了韦青,我不能忘掉他的恩德。”悲痛之下,张红红不久也香消玉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