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直到今天,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仍流传甚广,有关两人爱情故事的诗歌小说戏曲屡见不鲜。唐朝时,人们就对杨贵妃的故事津津乐道,大历以后,见于歌咏丛谈的不少。陈鸿《长恨歌传》,笔酣墨饱,为其他作者所不及。到了宋代,史官乐史曾经摭采了《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安禄山事迹》《酉阳杂俎》等书和《长恨歌传》,改写成为《杨太真外传》两卷,写得更凄艳动人。用李杨故事作为戏剧题材的,在元代有白朴的《梧桐雨》,在清代有洪升的《长生殿传奇》。
图37 《云想衣裳花想容》歌谱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为窦德妃。景云元年(710)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至此李隆基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他统治前期,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开元时期成为唐朝的极盛之世,史称“开元盛世”。然而,在统治后期,他因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听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谗言,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杨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正史未载其名,一说小字玉环,一说小字“玉奴”,世人多称为杨玉环。原为玄宗子寿王李瑁妃。后又进宫成为唐玄宗妃子。进宫前曾入籍女道士,号太真,所以诗家多唤为杨太真。杨贵妃的美貌自是不必多说,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然她不仅是天生丽质难自弃,更是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善弹琵琶,史书上称她“善歌舞,通音律”。而李隆基也有相同的喜好,《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1]在这位风流帝王眼中,音乐也和江山一样都是自己管辖的范围。他不允许存在任何一点不和谐的因素。他要将完美的乐音变为开元盛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唐玄宗还亲自制定了《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创作了多首羯鼓独奏曲。他还能够演奏多种乐器,因为相同的爱好,杨玉环一进宫,李隆基便大喜过望地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其喜悦程度,可见一斑。因此他们两人是志趣相投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玄宗对贵妃的宠幸让白居易如是感叹,也让杜牧发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讽刺。李白也曾写有《清平调词》三首,叹杨妃的绝世容颜和皇帝所给予的无上恩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牡丹与贵妃都如此美丽动人,使君王直笑着看,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恨意,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2](www.xing528.com)
图38 《清平调》书法作品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受宠。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