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电子科技的实力是很弱的。比如今天的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也才是刚刚起步发展。从9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才逐步在科技领域进行投入。从那段时间起,通信、电子等领域开始获得加速发展。到了两千年初的头几年的时候,华为、中兴等通信公司在国内已经很有名气了。华为这样的公司,待遇很好,特别喜欢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每次当华为在一所大学开校园招聘会,就会有好多学生排队等面试。有一年,当时华为出了一道题是用数字电路设计一个分频器。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现场答题,那个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当时的本科生可能都还没学到硬件描述语言,如果用画真值表、卡诺图、列表达式来做,题目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那个时候,很多学校都还没有大规模的普及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当时电类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还基本是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汇编和c语言。个别的学校,比如清华,会学一点高频电路。然后就没了。
其实那个时候,国外很多大学已经流行HDL的设计方法了。
在那一段时间,进行一个电路系统的开发,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由底向上的方法。(www.xing528.com)
比如说,实验现场要采集视频图像并传输后进行处理。开发的过程中,首先一点,基本都是根据项目工程师的经验先选择最底层的元器件,比如要使用哪一款的摄像头啊,像素是多少,帧频率是多少,控制器件用什么,存储器件如何,视频处理芯片用哪一款,等等。然后再从头把所有的功能模块连接起来进行设计。
这样一个项目组,容纳不了多少成员,系统的进度是串联的,逐级进行,前面没做完,后面就没法弄,进度非常慢。
特别是在两千年的前后,深圳、广州的通信、电子技术发展迅速。那个时候,台湾、香港的经济水平还远远超过内地。有很多台湾和香港的公司,专门做一些通信电子的项目。一般是这样的:比如现在市面上有一种鼠标卖得很好,单个鼠标的利润达到30块,他们那就开始仿制,招那么几个本科毕业生,一般要招有实际项目经验的,至少是大学里没事就在实验室里焊电路做东西的学生,然后分成两组,每人每月开4千块钱。一个月完成项目。一个月后,如果有一组做不完就淘汰掉那一组。下一个项目再招人类似的做。所以那时候这一行流动性也快,基本上在一个老板手底下干个三、四年,知道这一行咋回事了,本金攒够了,路子、关系都很熟悉了,就跳出来单干。早期的这些项目基本就是要靠研发人员的经验了。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首先注意和解决的就是最底层的硬件,首先要找的就是哪些硬件能实现功能。项目做到后面,如果发现哪里错了,会导致项目走不下去,就会把项目堵住。这种由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已经淘汰了。淘汰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流程太慢;另一个原因是关键工程师一旦跳槽,项目风险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