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 饼
据史料记载,东岙麦饼已有700 余年历史。东岙麦饼不仅是人们平时餐桌上的食品,更为东岙人劳作时的饮食带来方便。因古时东岙人靠小海,若要带中饭就是带麦饼,出外海捕鱼前要带够在外所需的麦饼,耕作来回不便要带麦饼,担脚担(挑夫)过新岭要带麦饼,出外一两天办事要带麦饼,远一点砍柴要带麦饼……如今东岙人还流传一句俗语“五侬麦饼塔幢带次”,意为出外办事费时间又繁难,不易办成。
糯炒面
东岙村本地手工制作的一种纯麦粉面,又叫垂面,口感软糯,香味纯正,是东岙人招待贵客的传统美食。东岙村的传统风俗是姑娘出嫁当天用萝卜丝炒垂面款待客人。关于垂面,传说从前,当地有一个孝顺的媳妇和婆婆相依为命,婆婆年迈,进食困难,为了方便婆婆进食,媳妇把当地一种叫作“拉面皮”的食物做得特别细、特别薄,好让婆婆不用嚼就能下咽。之后,媳妇因为要出门寻找外出未归的丈夫,又将这种面条晒干为婆婆储存。数月之后,媳妇回家,发现婆婆气色更好,于是人们纷纷效仿这位媳妇的做法。糯炒面是离乡在外的东岙人最想念的食物。
金头饼
凡姑娘出嫁后到来年春季,娘家母亲要“送小鸡”,必带上金头饼一两篮。金头饼有各种花色,印有“福”“禄”“寿”和花、草等图案,口味有枣泥、姜粉和果汁等,意为样样齐全,人丁兴旺。后人亦以金头饼为送客上品,现仅有少数人能做。
金头饼的做法如下:
搓粉。将两份糯米、一份晚稻米和适量白砂糖磨成粉。取一半蒸熟,再将蒸熟的粉面和剩下的生粉混合,加适量水,揉搓均匀,以其捏起成团抛下散开为度。
成形。将金头花模子(做花色饼用的木模子)平放,先用松花粉过火防黏,再抓粉撒在模子上,不放满,只放三分之一,用棒轻敲模子底部,使粉贴实。注意不要按压粉,否则成品太硬,不松软。分三次放满模子,用糕刀轻压使其成形。
脱模。用棒轻敲金头花模子一端,使粉团松动,再轻轻贴着糕蒸(专门做糕点的蒸笼)倒下。
蒸熟。将糕蒸放在快开的水上蒸煮,待糕饼变色即可。在糕中间可放上枣泥,也可撒上姜粉或倒入果汁,这样就制成了各种口味的金头饼。
此饼色如黄玉,造型秀美,味道甜爽,品种多样,深受大众青睐。
状元糕
相传东岙村王于赟中年得中状元,可惜未职而殁。族人在村前眠牛山出口处搭建迎丧亭。设祭时,有人制作一种糕点,外圆内方(寓意天圆地方),起美名为“状元糕”,糕谐音为“高”,寓意后代如若得中状元,应步步高升做高官。后来地方上的人们纷纷效仿这种制糕方法,不管婚丧还是节日,都要制作状元糕,并相互赠送,代代传承,已有几百年之久。
状元糕的做法如下:
将粳米和糯米以7:1 的比例混合(如果想糕软糯些,可以增加糯米的比例)磨成粉,然后逐次加水,手搓使粉混合湿润即可。
将湿润后的混合粉过筛,中间铺层红糖,最后用一层薄薄的海苔收尾。
上蒸屉蒸20 分钟,关火焖5 分钟,使糕能被牙签轻松插入即可。
蒸青汤包
宁海家家会做的汤包,用薄面皮裹着馅呈耳朵形状,貌似大肉馄饨。但如果掺上青(艾草等),做的汤包皮就比平常厚、大,因为它容易消化,皮韧馅劲,最适合出力流汗的青壮年果腹。
麦饺筒
麦饺筒,也被称为食饼筒,相传为济公所创。济公在国清寺为僧,见每餐剩下很多菜肴,就把这些菜肴裹在糊拉拖(一种薄饼)里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众欢迎。这便是麦饼筒的来历。
麦饺皮(麦糊头)
麦饺皮一般是用麦粉做的,也有用棕丝刷把稀米浆刷在鏊盘上,变成又薄又软的皮子。可在这上面撒些红糖做成甜的,也可倒点香油,撒上葱、盐做成咸的。
南瓜丝焖(鏊)
夏天人们胃口不好,总想吃点新奇的。于是,南瓜丝焖凭借其黄灿灿的颜色,香酥、软熟、鲜美的口感,备受人们喜爱,特别是小孩。其做法如下:
取一只嫩南瓜洗净,挖净里面的瓤,刨成丝。
把南瓜丝倒进稍大的盆,加入少许盐,搓揉,沥水。(www.xing528.com)
拌适量面粉(能把南瓜丝黏到一块就行,多了容易硬,影响口感)、蒜末、虾皮、味精、盐,搅拌均匀至呈黏稠的糊状。
鏊盘上倒入少许油,用大火加热至油热,倒入适量的拌好的南瓜糊。用锅铲把它摊开呈厚度约为0.5 厘米的饼状。
小火煎至一面焦黄,翻面。
等到两面均焦黄,出锅。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东岙麻糍
东岙麻糍和其他地方麻糍的不同之处,就是味道是咸的,无论白麻糍、乌饭麻糍还是青麻糍。因为是咸味,所以多吃几块也不会被糯米“亮倒”,反而越嚼越香。和了青的麻糍散发着青特有的丝丝清香,咬上一口,糯米的甘味、松花的香味、青的清香,还有一点点咸味都混合在其中。咸的麻糍比甜的稍硬一些,体现了海边人的韧性和硬气。
东岙糅
东岙村正月十四有烧百家糅(即米糊羹,用米粉加各种食材做成糊状的羮)、吃百家糅的风俗,是为纪念明代戚家军在三门湾击败倭寇而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这个习俗相传始于戚继光抗倭年代,村民有感于戚家军衣食无着,纷纷拿出不多的杂粮混在一起,做成羹状,来慰劳戚家军。戚家军军心更加振奋,乘胜追击倭寇。百姓们还点亮火把、放炮仗以助威,并把元宵节提前一天,定正月十四为元宵节。为感念戚家军抗倭,此风俗一直延传至今。
糅有甜的也有咸的。甜的是用番薯、淀粉杂以水果脯烧成的,咸的是加菜、豆腐、笋等。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烧糅的佐料更加丰富,味道也极其鲜美,百家糅成为东岙地区的一大节日美食文化,吸引了周边地区民众前来品尝。每到正月十四,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户大开,屋里媳妇小姑们切菜烧火,噼噼啪啪地忙着做准备,以迎接客人的到来。大人们借此串邻访友,小孩子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盛具,叮叮当当地一路敲着,开始向各家进发。吃“糅”不能用筷子,吃好后还得“弹址界”,即拿出准备好的新鲜樟树枝点着,燃烧时发出响声,类似于现在的鞭炮、焰火。
改革开放后,虽然人们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糅越做越好吃,可吃的人却越来越少,自《发现东岙》专题片播出后,才有所恢复。此习俗内涵丰富,既显示了患难与共、质朴善良、热情大气的乡风村风,又具有老少咸宜、热闹特殊、便于联络感情等节日要素,需要继续发扬光大。
东岙村正月十四吃百家糅的习俗在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被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非遗项目。
黄鱼鲞豆腐皮汤
民国时期,黄岩一位卖货郎来一市镇卖白糖,生意比较好,就住在一个小客店,没想到一两天穿道地、走墙弄下来,牙齿痛了,脸颊肿得眼睛都眯起来了。客店老板娘见了就用黄鱼鲞氽豆腐皮汤给他吃,在豆腐皮和黄鱼鲞的共同营养下,他的牙齿不痛了,肿也消了。为感谢客店老板娘,他每次来都带点黄岩蜜橘。
这道菜的做法是倒油入锅,加热,放入姜、蒜爆香。再加入黄鱼、掰碎的手工豆腐皮(手工的豆腐皮煮了不会烂软,口感更好)。煮至汤水呈奶白色,放盐、鸡精,撒上小葱。
烫东岙蚌
蚌实为文蛤,又名花蛤。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东岙村的旗门塘位于咸淡水交汇地带,砂石底质、适宜的海水咸度以及丰富的天然饵料,使得这里的蚌品质上乘,特别肥嫩。一勺水,一把蚌,几粒盐,烧开,就是一道鲜美的菜。在东岙村,形容一个人很骄傲用“鲜起来蚌汤样咯”。
望潮焐肉
据说潮汛来临时,望潮的触手会上下摇动,渔民可据此判断潮水的涨落,这就是望潮名字的由来。望潮是名贵的海产品。望潮焐肉有益气养颜之功效,韧劲十足,香气扑鼻。这样的好菜,旧时老百姓自己舍不得吃,只用来招待贵宾,或作为产妇滋补佳品。他们在田间地头劳作闲聊之时,常相互开玩笑说:“一世劳碌呒不望潮焐肉。”
望潮焐肉的做法是在炒锅内放少许油,油热后下五花肉煸炒至微黄,再倒入适量酱油,加入葱、姜、冰糖,倒入大量开水,小火炖1 小时。然后倒入望潮,继续炖20 分钟,最后加盐调味,收汁即可。
清蒸蝤蛑
据传,旧时人们见青蟹长相生猛丑陋,不知其味。但巧的是,不知哪年,旗门港有只大青蟹在海里不安分,竟爬上岸进了一户人家,钳住摇篮里的婴儿不放。主人听见尖厉的哭声发现情况不妙,连忙用手去掰蟹钳,但怎么掰也掰不开,最后只好用捣臼砸,青蟹被砸得粉身碎骨,但孩子也受伤不轻。邻居在一旁帮忙,意外发现地上的青蟹发出一股奇特的清香,受其吸引,便将其肉挖出烧熟,结果发现蟹肉鲜美细腻,清香无比。从此,青蟹走上了餐桌,并成为一道招待贵宾的名菜。为防止上岸的青蟹伤人,人们将捕捉来的青蟹重重捆绑,故又有了“一斤青蟹四两缚”之说。东岙人习惯称青蟹为蝤蛑,亦有“七两蝤蛑八两缚”之戏称。
蛎肉豆腐
民间为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接风均有这道菜。因村民认为豆腐有缓解水土不服的作用,而牡蛎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且这道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1963年10月底,东岙村渔民在东海捕带鱼时遭遇风暴,船漂到中国台湾,当时在中国台湾政府部门任职的东岙人王选长,听说家乡人的渔船漂到台湾,速派专车把十几位渔民接到家中,热情招待。问候之后,就说:“东岙村的蛎肉滚豆腐,我年少时常吃,现在有几十年没尝过了。但这个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常在梦中吃到它。要是有机会,我真想回家乡尝尝。”这道普通的菜肴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这道菜的做法是先把牡蛎肉清洗干净,加一些盐。再将豆腐切块。在锅中倒油加热,再放入蒜煸香。然后放入豆腐,翻炒几下。接着放入一些盐,再加入适量的水,等水烧开后将牡蛎肉放入,再加入适量的鸡精,就可以出锅了。
弹胡理刺
相传东岙村的叶家祖上赚了大钱造宅院,请天台木匠施工,用好酒好菜招待,其中有“弹胡理刺”这碗菜。这碗菜的做法是用冷水浸泡跳跳鱼干半小时左右,去除鱼头,挖开去刺。也可以用新鲜的去头和刺的跳跳鱼。热油,煸蒜、姜,放入跳跳鱼翻炒一下,倒入料酒、糖、酱油、盐,翻炒。加入适量冷水,盖锅烧开,小火收汁。出锅撒点小葱。但木匠们不常吃海鲜,加之看到这菜黑不溜秋,以为是拿低劣的鱼糊给他们吃,心里犯怵,就用祖传的“加鲁班”道法报复主人,建阊门门楼时雕了一只小木船放在横梁上,船头朝外。几年后,木匠来探望,主人说:“以前我家条件好,建房时把你们当贵宾招待,将弹胡去头去刺烧起来,方便你们吃,但现在做生意年年亏空,家里撑不下去了,今天只能做碗汤面招待,委屈你们了。”木匠才知错怪了主人,深感内疚。于是找来梯子,爬上门楼,嘴里念着“我叫你船头朝里,你怎么朝外了”,用铁榔头把船头朝里敲,寄望主人家财源广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