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岙村宗祠调查:褚氏宗祠建筑完好,王氏宗祠格局保留

东岙村宗祠调查:褚氏宗祠建筑完好,王氏宗祠格局保留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褚陈林为四大姓,街为50余个杂姓的统称。四大姓均建有宗族祠堂,还有族姓宗谱。褚氏宗祠位于东岙老街东首,此宗祠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建筑面积约770 平方米,为东岙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建筑格局与王氏宗祠相仿,三间大殿仍保留古貌,但戏台已重建,大厅里挂的古匾上有方格篆字“南楼挺秀”。陈氏宗祠位于塘头墙弄南部,建筑面积约1030 平方米。

东岙村宗祠调查:褚氏宗祠建筑完好,王氏宗祠格局保留

东岙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俗称王褚陈林街。王褚陈林为四大姓,街为50余个杂姓的统称。四大姓均建有宗族祠堂,还有族姓宗谱。王家、林家祠堂基本保持原貌,褚家祠堂曾作为小学进行过改建,现已基本恢复,陈家祠堂为拆倒后重建,已无古迹遗存。

褚氏宗祠 褚氏始祖褚嘉珍于明成化三年(1467)从一市镇箬岙村迁入。褚姓是东岙村民人数最多的姓氏,今裔孙繁衍已达300 多户,1200 余人,为东岙第一大姓。褚氏宗祠位于东岙老街东首,此宗祠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建筑面积约770 平方米,为东岙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建筑格局与王氏宗祠相仿,三间大殿仍保留古貌,但戏台已重建,大厅里挂的古匾上有方格篆字“南楼挺秀”。宗祠戏台的石柱上有一副对联:“装点来千古浮生若梦,思量去一场世事如棋。”戏台前有一对拙朴的石狮子。祠堂大门两边绘着仙鹤青松,刻着“文魁举人”,有两句石雕的字句:“天无浮云语,地有源水声。”墙上嵌清举人褚传中的石旗杆架。东岙老街、横头店街和栅栏门路在此交会。宗祠西南建有占地两亩的化龙池,祠内为村老年活动中心,祠南今为农贸市场,是全村最热闹的地点之一。2018年重新修建。

王氏宗祠 王氏始祖王应子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自新昌长潭迁此,系王羲之后裔。裔孙有分迁缑城、塘心王等分支。王氏宗祠位于横头店北延的王家墙弄,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筑面积约750 平方米。木结构品字形,坐北朝南。中三间大殿,马头墙。东、西建两厢,中天井,南戏台。整个宗祠集木雕砖雕、石雕、灰雕为一体,用材粗大,斗拱饰件雕刻古朴大方,梁枋上彩绘的人物、花鸟、虫鱼和中国古典人物故事等栩栩如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殿内大柱底下的大圆石磉子周边凿刻凹槽,灌上盐卤,防除白蚁,真可谓别具匠心。

戏台六柱,饰藻井,屋顶为歇山翘角、龙吻脊,飞檐翘角,前台柱为石柱,右柱刻“想姬公礼乐关攸无非嬉戏”,左刻“看优孟衣冠假借总是虚文”。石柱顶部为木雕花纹斗拱,插挂威武的狮子、展翅的凤凰,威俊柔美。戏台前梁枋上木雕花纹镶嵌着福、禄、寿、禧四字。祠前三大门,中门两旁立石云鼓。(www.xing528.com)

陈氏宗祠 陈氏是定居东岙村最早的大姓,始祖陈二耆于唐武德三年(620)自海游(今属三门县)迁此。陈姓居住地遍布全村。陈氏宗祠位于塘头墙弄南部,建筑面积约1030 平方米。始建于清中后期,于1996年改建为现代建筑。

林氏宗祠 始迁祖林细英,于明洪武元年(1368)因倭寇侵扰内迁林门(今象山南田)居住,后由南田迁此定居。林氏宗祠位于林家墙弄,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建筑面积约640 平方米,为石柱砖木结构。2010年重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