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极长城站介绍:历程、建设及环保举措

南极长城站介绍:历程、建设及环保举措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沿途,吴站长一边小心驾车一边给我们介绍长城站的大致情况。长城站的标志牌约20分钟后,我们到达长城站。旁边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书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题词“中国南极长城站”。长城站一般情况下可接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人员40人。据介绍,几天来全体在站人员连日奋战,把长城站建站15年来积存下来的垃圾全部清除干净,由“雪龙”号运回国内处理。

南极长城站介绍:历程、建设及环保举措

长城站距离智利站还有五千米,我们乘车一路缓行,颠来簸去,因为这里没有正式的公路,地上尽是些大小不均的石块,只是车过得多了,天长日久也就压出印迹,成了大家默认的“公路”。“公路”两边每隔50米就插有一根一人多高的标杆,标明“公路”在此,沿此道而行,以免冰雪覆盖时误入沟壑发生不幸。

沿途,吴站长一边小心驾车一边给我们介绍长城站的大致情况。

气象观测楼

长城站,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学考察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成。地理位置在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南端,南纬62°12′,西经58°57′。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各种建筑25栋,配有主楼、宿舍楼、发电楼、科研楼、通讯楼、气象观测楼、油库、车库等。所谓楼,其实基本上没有超出两层,以钢筋混凝框架为结构,或由用作运输的集装箱改建而成。这主要取决于南极的环境条件,因为南极有“谈风色变”之说。一般生活中见到10级以上大风足以使房屋倒塌,12级台风风速相当于每秒32.6米。而南极因种种原因,尤其是受极地西风旋流影响,其风速常常是每秒55.6米,有观测最大的风速为每秒83.3米,再加上建筑物上面常有冰雪负荷,如果不是这种低矮结实的构造,要想在南极立足,怕是天方夜谭。

长城站的标志牌

约20分钟后,我们到达长城站。只见主楼前面的一块空地上立着旗杆,旗杆上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旁边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书江泽民总书记的亲笔题词“中国南极长城站”。牌子左边还有一块一人多高的大石头,石头正面用行书刻有“长城站”三个大字。石头左右两边各立一身披鲜红色彩带的雄狮。我想,这两只远在天边的雄狮一定有着什么含义,至少也有“东方睡狮觉醒了”这么个意思吧;而那雄狮身上披挂着的鲜红色彩带,可能是元旦的节日气氛未尽,也可能是一种吉祥、一种祝福的象征。我们一个个跳下来车,迫不及待拿出相机找各种角度拍照。这时,生活楼里的驻站人员已闻声出来迎接我们。大家自然是问寒问暖,握手拥抱,亲密无比。

我们被迎进一个大厅,大厅约30平方米,看摆设,既可以当会议厅、放影厅用,也可以当餐厅用。站上的科研人员们热情地给我们让座、沏茶、传烟(在南极可以在室内规定的地方吸烟)。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结束后,我们开始按各自的考察内容分头去了解情况,收集资料。

据了解,我国的南极科考察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4年到1999年,我国已有16次国家组织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另有3次民间组织的科学考察,我们云南团的此行即是民间考察中的一次。我国在南极除有长城站外,还有另一常年考察站——中山站,于1989年2月20日建成,位于东南极大陆拉兹曼丘陵地区,地理坐标南纬69°22′24″,东经76°22′40″。两站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对电离层、气象、地磁、高层大气物理等进行常规测量,另外还开展地质、冰川、地貌、生物、人体医学等学科考察与研究。迄今为止,我国南极考察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七项:(1)南大洋磷虾资源考察与开发利用研究;(2)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及其附近地区生态系统研究;(3)南极大陆和冰盖盆地岩石圈结构、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研究;(4)南极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研究;(5)南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研究;(6)南极地区日地系统整体行为研究;(7)南极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及劳动能力的影响和医学保健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世界南极科考事业作出了贡献。此外,据悉,我国科考人员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土壤,这是一次惊人的发现,是对世界南极科考事业的重大贡献。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在南极见到过土壤。人们对南极土壤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和研究。(www.xing528.com)

长城站一般情况下可接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人员40人。目前在站21人,其中13人准备越冬(据说一个月后还有新增人员),另8人不久将撤离回国。在我们到达前6小时,站里还有几个人随我国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离站。据介绍,几天来全体在站人员连日奋战,把长城站建站15年来积存下来的垃圾全部清除干净,由“雪龙”号运回国内处理。原来,在南极不论是哪一国的考察站,所有人为产生的垃圾均必须妥善收存,适当时候运往澳大利亚的一个专门垃圾场处理,或运回本国处理。

长城站科考人员们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而且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每次外出科考都必须三五成群,配备特殊的装备,因为这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据了解,日本一科考队员单独外出,遇上风暴,三年后才找回尸首;有一队韩国考察人员驾驶“雪地摩托车”外出考察,遇到冰缝,其中一人连人带车落入深不见底的冰缝,至今无法取回尸首。南极这块冰雪大地,白茫茫一片,表面上几乎看不出哪里有什么危险,其实不然,仅冰缝就无处不在,而且不易察觉,往往是人到了近前才发现。有的冰缝可能只是数十米深,但有的冰缝却是上百米、上千米深,甚至深不可测。因此,不说来自其他方面的危险,仅冰缝就会令一般人胆寒的。

队员们平时的生活也是艰苦的。虽然吃住有保障,吃的食品有从国内或智利运来的大米蔬菜、蛋禽、水果等,住的房间有暖气设备,带卫生间。但因运输困难,储备有限,缺这少那的时候常常会有,因机械故障而停电、短水的事也时有发生。好在岛上还有智利、乌拉圭、捷克、韩国、俄罗斯等几个考察站,大家亲密无间,彼此关照,哪一家有困难,其他几家都会尽其所能提供帮助。队员们的生活还可以用“清苦”二字形容,因为这里不是城市,因而不可能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那样,工作之余可以随自己的喜好上馆子、压马路、逛商店、游公园。这里听不到华语广播,收不到国内的电视节目,平时同外界惟一的联系就只有打电话或发传真。尤其到了冬季,漫漫长夜,从是年3月中旬一直延续到次年11月中旬,长达8个月,夏季只有4个月,无春秋两季。队员们除了坚持工作以外,工作之余的娱乐就只能是翻来覆去地看早已记得清清楚楚的影碟片,或打扑克,或下象棋,或唠唠旧话题,如此日复一日。站里搞后勤工作的小李告诉我,就是象棋瘾最大的人,到这里过不了多久见了象棋都会烦。无疑队员们是有孤独感、寂寞感的,这是事实。但他们说他们有的是更多的充实感,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研究专业,更热爱伟大的祖国。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祖国的强盛出一份力,添一份贡献。

晚8时15分,我们这伙分头去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云南团队员们按规定时间又回到了大厅。这时厅里来了几位没有见过面的外国科考人员,据说他们要在长城站呆几天,之后又要到别的站去考察。按惯例,长城站为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在南极有这样一条规定,不论哪一国的科考人员,到任何一个考察站,该站均有责任为其提供免费食宿。另有两名“探险家”号上来的水手,是我们熟悉的。他们说怕我们在这里“忘乎所以”耽搁返程时间,特地开着小艇来长城湾接我们,小艇就泊在距长城站100米左右的小湾岸边。此次科考活动的80余名队员食宿均在船上,每到一个地方上岸考察最多只能呆三个小时,而且船不走回头航线,显然我们不可能在长城站久呆。此时,离我们的返程时间只有40来分钟,而船还泊在老远的深海区,难怪两名水手显得很着急,但又不便拉下脸来下命令。当然,我们并非那种不善解人意的人,于是,我们赶紧拿出各自从家乡带来的小礼品分送给站上的队员们。我拿出我们云南教育出版社的礼物——几本精品书,三张灌满云南民歌的CD片和一面社旗郑重地送给长城站所有的驻站人员。社旗印有我社的社徽,有表示我社办社宗旨的字样,还有我社全体职工的亲笔签名和美好祝愿的话语。同时,我还拿出另一面社旗,请站上的队员们一一签字。这面社旗,我把它视为珍品收藏带回社里,它将激励我们为传播知识、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出版更多的好书。还在大家忙碌之中,厨房里的小孙师傅端出两大盆热气腾腾的蕃茄鸡蛋煮面条。从我们登陆到现在,大伙处在兴奋和忙碌之中,站上的人和我们都没有吃晚饭,这时闻到熟悉的香味,自然是一种饥肠辘辘的感觉。我一口气连吃三大碗,实在爽口,那习惯了的味道实在不是船上的西餐可以相比的。

离别的时间还是终于到来。站上的所有亲人把我们送到海边,难舍难分。我们互道珍重,噙着泪水一一话别。临上小艇时,此前驾车来接我们的那位陈师傅陈卫伟,拿出盖有长城站印记、被捂得热呼呼的一封家信,托我带回国内寄给他在天津的家人,我郑重收下了。后来,当我们回到祖国首都北京的时候,我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邮局寄这封不寻常的信。

那天晚上回到“探险家”号,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去餐厅吃西餐晚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