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灯光要求与环境噪声控制:实现优质教学效果

灯光要求与环境噪声控制:实现优质教学效果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微课拍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1000 lx时,最好增加照明进行补光,使光照度到达1200~1400 lx,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得到清晰亮丽的影像。国家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推荐的教室噪声标准为30~40dB。

灯光要求与环境噪声控制:实现优质教学效果

1.授课环境的灯光布局与要求

在微课策划过程中,应对授课场所、环境的照明情况进行调查检测,看看是否符合微课拍摄的光线参数要求。尽量选择阳光明媚、晴天的时候进行微课拍摄,自然光的效果一般都能满足微课拍摄的要求。

(1)对微课拍摄环境的基本要求

要求微课拍摄环境中,光线充足,教师脸部的面光要柔和,不要有逆光光照度在1400 lx左右比较合适。一般夏天中午室外光照度可达100000 lx,光线太强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阴天室内5~50 lx,阴天室外50~500 lx;晴天室内200~1000 lx。当微课拍摄环境的光照度低于1000 lx时,最好增加照明进行补光,使光照度到达1200~1400 lx,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得到清晰亮丽的影像。

如果在教室或实训室内拍摄,则应保持讲台、工作台的台面清洁、规整,不要放与授课无关的东西,工作台上物品摆放要符合职业规范。教学道具、仪器仪表等各种物品不要放在讲台上或工作台面上,以免影响学习者的视觉。在需要时再拿出来使用即可,不用时可放在台面下边。

(2)配置灯光时的要求

如果微课拍摄环境中的光线强度达不到要求,则需要配置灯光进行补光。补光灯分为主光源和副光源两种,其布局情况如图4-65所示。

通常灯光布置是将主光源稍微靠摄像机一侧,在时钟4和5点位置之间。然后,将主光源升高到仰视主体30°~45°之间的角度。这一位置将在面部上产生少量的阴影,使主体更具立体感。主光源高度要足够,使它高于主体视平线,但又不要太高,太高会使眼睛下面产生较多的阴影。

978-7-111-52708-4-Chapter04-99.jpg

图4-65 补光灯布局图

还可将主光源往3点钟位置移动,从侧面照亮主体,将主体的面部划分成两半,这可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往往在对男性教师授课时使用这一位置,有棱角的阴影往往使主体看上去更具阳刚之气。如果将主光源放置在6点钟位置,将产生平淡、没有影子的影像。这一位置往往用于拍摄女教师授课,因为它使教师面部更嫩滑,并为眼睛添加眼神光[16]80-81。(www.xing528.com)

主光源的任务是照亮拍摄对象,辅光源的目的是柔和主光源创建的阴影、填充阴影,减少主光源的生硬度。如果辅光源的强度等于主光源,主体将看起来平淡无味,并且显得模糊。一般规则是辅光源为主光源一半的强度,可以很好地柔和阴影,而且保留足够的对比度,以使摄影或视频场景具有良好的景深感。辅光源始终放置在主光源相对立的水平角度,因为它用于是柔和主光源产生的阴影。如果主光源已经设置在5点钟的位置,副光源应设置在7点钟位置。与主光源相比较,辅光源定位在比主光源稍微低些的位置上,因此它可向上照亮主体。当辅光源在不同的仰角时,允许细微变化使光线有一定的斜度照射主体,因而产生非常有魅力的对比度,使平面媒体具有三维立体的效果[28]82

978-7-111-52708-4-Chapter04-100.jpg

图4-66 驾驶舱内外光线无法补光处理方法

2.特殊环境下无法补光的处理方法

如图4-66所示,在驾驶舱内掌舵,要提前观察远处的海上航标灯、行船、障碍物等,由于远距离观察船外的光线较暗,导致船的正前方、右前方分别有两个行船,不仔细看不清,也没有办法进行补光。遇到这种情况,在摄影完成后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标识,如用两个红圈把行船框起来。这样,微课学习者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就能较好地注意到这两个行船的存在。

在遇到因为光线问题而又无法补光或补光效果不理想情况下,一定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补救,使微课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观看、学习,实现预期学习效果。

3.环境噪声控制

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相关文件中,对微课拍摄场地提出了“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拍摄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和“拍摄的视频中,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等要求。国家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推荐的教室噪声标准为30~40dB。无论从保护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角度,还是保证教育教学效果角度,都要选择一个环境噪声符合标准的场所进行微课教学拍摄。

因此,在微课拍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师正常授课的教室、室外场景和工作职场等,利用课余时间、周日、周六选择环境安静、无噪声的教室进行微课拍摄。如果在企业车间拍摄,可以选择企业休息日到车间进行拍摄,只开启与微课教学相关的设备、仪器,使环境噪声尽量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