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教学的职业环境选择与布局
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在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通常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等几种类型,每一种实践教学类型需要在适宜、配套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才能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离开了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很难完整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
(1)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模式与职业环境
1)实践教学课程和课时。
在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理论课程的教学由职业学校负责实施,实践课程的教学由企业负责实施。大型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职业培训部门,主要负责本企业招收新员工的职业实践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各个州市还成立了专门的行业性职业培训机构,负责对各中小企业新招收员工的职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和能力训练。实践教学课程的数量、内容和学习时间,各州市及各企业、各专业的安排计划有所差异。一般每个专业安排26~36门实践课程,总学习时间4000~5000小时。如图林根州的博世公司EISONACH工厂职业培训部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共安排实践课程34门,学习时间4320小时,其中学习时间最长的课程是企业岗位实习,时间达1480小时,学习时间最少的有14门课程各为40小时,平均每门实践课程学习128小时[15]。
2)实践教学模式与职业环境。
仍然以博世公司EISONACH工厂职业培训部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进行说明,具体情况见表4-16。
表4-16 德国博世公司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类型与职业环境
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3.5年内全部采取工学交替方式组织教学,课程安排以周为单位,每间隔1~2周安排1周到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通识课程、学习领域课程)。从课时、进度和工学交替安排可以看出,70%左右的时间在企业或实训室内进行实践课程教学,30%左右的时间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在真实职业环境氛围、职业岗位上训练自然得到提升。职业环境的影响、企业员工的表率作用和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促使学生自觉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学习与修炼,无须专门开始这方面的理论课程,其效果比开始专门理论课程要好得多。
(2)实践教学类型与职业环境选择
在进行实践类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先进、科学和适宜的职业教学环境,使其对教学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点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就是很好的例证。为此,对实践教学类型与职业环境提出如表4-17所示的建议,供参考应用。
表4-17 实践教学类型与职业环境选择
(续)
(3)职业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在研读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作品过程中,发现一些典型的职业环境设计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截屏,以供教师在今后微课教学设计中进行借鉴或引以为戒。(在引用这些案例中省略了微课作者和单位名称,以免引起不良影响,请相关微课作者和读者谅解。)
1)德国职业教育职业环境案例。
图4-44a是德国埃尔福特机电实训中心钳工实训车间照片,工作台比较陈旧,但很干净,台面上摆放的工具整齐有序,这是他们日常实训的场景,不是为了参观而作秀。图4-44b是气动控制实训室的训练台和连线存放架,操作训练过程中,需要哪根线就拿哪根,不用了还放在原处。整个实训过程中、结束后,其场面和环境布局一直井然有序。
图4-44 德国职业教育学生实训环境
这样的职业环境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不等于职业技能,我们有时经常把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一些微课教学的作品中,虽然微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包含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都没有彰显出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从头到尾都是在培养学习者的职业技能。
那么,什么是职业能力呢?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Competence)是胜任某一项职业工作所必需的所有要素的综合,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3维度内容有机融合而成[6]141。职业能力包含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仅仅是职业能力要素中的一部分。
2)国内某职业技能大赛案例。
图4-45是国内某职业技能大赛现场环境的照片。这种大赛只能赛出参赛者的职业技能,却无法赛出参赛者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目前,国内一些大学生技能竞赛,从其比赛规程和评价规则中发现,基本上都是在进行技能比赛,没有职业能力或专业能力的比赛。这与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较大差异。
图4-45 国内某职业技能大赛现场环境
3)不应选择一些落后的、淘汰的职业环境进行微课教学。
图4-46是某微课中的学生在汽车维修企业实习,客户一辆车的故障现象学生没有学过,打电话与教师联系,教师给该学生发送了一个教学视频。学生实习企业是一个很差劲的个体户,办公桌、维修区杂物乱七八糟摆放,店老板的孩子在一个车间里,喝饮料,办公桌上方供奉着神像。这样一种职业环境给微课学习者提供了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呢?本来学习者对将来就业就不太了解,学习这个微课视频后,还会对汽车维修工作感兴趣吗?
图4-46 汽车维修实训的职业环境
4)职业环境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匹配。
如图4-47所示,在船舶上讲授船锚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该船舶上干净宽敞,没有杂乱无章的堆积物,河边杨柳映衬出该船是内河船舶。教师、参与微课教学的学生分别穿戴不同类别的职业服装。实践教学的环境条件与教学内容相互映衬,促进了微课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对将来工作岗位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会得到提高。
5)课堂教学应选适宜的学生参与。
在有些课堂教学型微课中,如果有学生参与微课教学过程,则应选择适当人数参与,不是越多越好,配角太多并不能促进微课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图4-48中,教室前排空着很多座位,使学习者对教师的授课质量产生怀疑。
图4-47 船锚知识与应用实训的职业环境
(www.xing528.com)
图4-48 不应出现大量的空座位
6)缺乏职业素质的环境。
在某微课中,讲授就业应聘时的着装要求,学生穿着西服到某公司应聘面试。公司面试官表现得非常冷面、不懂礼节,给人造成一种公司领导层或管理层员工职业素质非常低下的感觉,这样的公司不是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
在现实的企业招聘过程中,这样的面试官很少,多数企业面试官都很懂礼貌,给应聘者以良好的形象。因为,面试官的形象、职业素质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企业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缺乏职业素质的面试环境如图4-49所示。
7)实训室的职业文化。
在图4-50所示的中药炮制实训室的职业环境中,教师、学生都穿着标准工作服,工作台、地面、墙面都非常干净,符合中药炮制的职业环境卫生要求。墙上挂有名老中医的画像,使用的不锈钢锅、勺子等器具也符合职业规范要求。这样的实训环境能够使微课学习者对中药炮制的卫生保障有着充分信任感,对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
图4-49 缺乏职业素质的面试环境
图4-50 中药炮制实训室
2.职业服装与教学模型选择
(1)职业服装选择与穿戴
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很多微课教学需要在具备职业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如实训室、工厂车间、工场等。按照职业规范要求,所有参与人员都应该穿着职业服装进行实践学习。穿着职业服装的主要目的如下。
1)为了员工安全。
在建筑行业、机械加工行业、化工行业等,穿着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和口罩等,在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时能使人身受到最低限度的伤害或者免受伤害。
2)为了保证产品质量。
在医药、电子、食品等行业,穿着工作服除了确保人身安全意外,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质量,特别是净化车间对员工的个人卫生都有严格的要求。
在易燃易爆产品生产企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中,一般要求员工穿着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手腕、手套等,以预防静电对产品造成伤害或产生火灾。
因此,在企业内员工必须按照规定要求穿着工作服。同理,在实践类微课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习者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规范,穿着工作服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2)在实践类微课教学中穿着工作服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师生穿着工作服未统一问题。
在研读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参赛作品中,发现部分教师、学生在穿工作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图4-51a所示的化学分析实训室,教师穿着工作服,而学生却不穿工作服,化学实验容易产生腐蚀、污染等危害,同时还要求一定的环境卫生,学生不穿工作服显然有问题,不符合化学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图4-51 师生穿着工作服未统一问题
在图4-51b中,进行室内砌墙实训,学生按照规定穿着工作服和安全帽,而教师却穿着西服在进行讲解,砌墙教师也未穿着工作服。这与建筑行业的规范要求不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教师都不穿着工作服,为何让学生穿呢?
2)非职业环境下教师衣着要求。
非职业环境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学生或参与者的服装颜色和款式要得体,不宜穿白色、细条纹的衣服,要与白色墙壁形成较大色泽反差,以便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容易识别。不要穿着奇装异服、过分时髦服装、颜色靓丽服装,减少师生服装对微课学习者产生的吸引力,以免造成学习者注意力分散、不集中等问题。另外,还要求师生形象端正,化淡妆或不化妆,表情自然、大方。在图4-52中,男、女教师的着装基本符合要求,只是女教师上衣是白颜色,导致与墙壁的反差较小。
(3)微课教学模型选择
在微课教学中,经常需要使用产品模型、人体模型等代替实物进行讲解、实验,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图4-53所示。教学模型的选择和应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图4-52 非职业环境下的教师服装穿着要求
图4-53 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模型
● 教学模型的选择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要求,自制的教学模型也应该符合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要求。
● 教学模型的使用应该符合行业企业的技术规范,不能认为是模型就随意操作使用,这样会误导学习者。
● 复杂模型在使用时,教师应先做示范演示,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