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课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通常要遵循语言讲解优先、冗余、一致性、个性化和邻近性五大原则,这五大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所述。
1.语言讲解优先原则
当描述动画或学习者接触到相对复杂、陌生的图像时,教师讲授比文字呈现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人们的听觉记忆力优于视觉记忆力。因为视网膜工作方式是积累性的,当光量子达到一定数量、感光细胞的兴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神经节细胞的兴奋。而听觉刺激的换能过程无须能量积累,不同振动频率的刺激引起不同长度纤毛的摆动,并直接将信号传递至听神经。
张司邈[5]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视觉与听觉理论的正确性,即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聂文英、吴汉荣[6]等人试验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不但具有空间指导性(听觉的空间定位),也有时间指导性,从而达到信息内环境的稳定性。廖建桥、李克志[7]等人试验研究认为:①当信息的接受者主动接受信息的意愿较差的时候,在相同时间内,看一篇文章比听一篇文章效率要高,至少在人的短期记忆里是这样。②当文章内容比较生动时,听觉的劣势会逐渐地消失。③在只允许阅读或听一遍的情况下,听的效果也许会比阅读好些。
2.冗余原则
当同时用文字和教师语言讲授图像的时候,学习效果实际上是降低了。这是因为:
1)教师讲授具有一定的生动性、情感性和感染性,对学习者刺激强烈。
2)学习者观看图像的同时听教师讲授,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具有时间指导性,强化了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3)如果学习者不听教师讲授,观看图像和字幕,则只是视觉记忆,相对于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交互作用而言,单独的视觉记忆效果肯定较差。
4)当教师讲授的内容和字幕完全相同时,学习者同时接受听觉和视觉时,相同内容增加了大脑的记忆工作量,同时还忽视了视觉对图像的记忆,降低了学习者记忆和理解的效果。
3.一致性原则
在学习核心内容时,附加与核心内容关系不大的音乐音频、动画图像、文字等其他提神、提兴趣的内容时,效果并不佳。要始终保持微课画面提供的所有文字、图像、动画、视屏等内容与微课学习内容的一致性,这些不同媒体的呈现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以提高学习者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理解能力。不一致的内容实际上对学习记忆核心内容起到干扰作用。
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主要有运用交谈式方式、运用有效的屏幕指导方式、运用可见的作者方式等呈现教学内容。
● 运用交谈式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时,使学习者感受到的是教师单独为自己讲课,提问、启发和关心等方式,都能深刻打动学习者的心,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 运用有效的屏幕指导方式时,屏幕上的指导者(最好选择学习者心目中的相关偶像,如:该知识点的发明者、著名专家等,可以采用虚拟或卡通人物方式)直接讲授,或者与学习者对话交流,也可以采用专家的一段视频讲授相关内容。
● 运用可见的作者方式,主要是教材的作者亲自讲授,或作者的授课视频,或是教师与作者对话式授课方式。一般而言,学习者都喜欢听教材作者的直接授课,作者对教材和课程内容相对掌握的最深刻、最权威。(www.xing528.com)
5.邻近原则
在微课视频呈现的画面中,邻近原则包括时间邻近、空间邻近两个方面。
1)时间邻近原则。时间邻近原则是指画面中的图像出现和解说词或解析文字出现时不应产生时间错位。图像和文字在屏幕上同步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佳。文字出现提前或滞后都影响学习记忆和学习效果。
2)空间邻近原则。是指文字和相对应的图像在屏幕上邻近呈现时,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好。文字和图像整合的呈现方式比文字与图片分离的呈现方式要好,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效果明显高、效果好。文字与图片整合与不整合之比较如图4-5和图4-6所示。
图4-5 文字与图片整合与不整合之比较(1)
图4-6 文字与图片整合与不整合之比较(2)
违反空间邻近原则有以下6种情况:
● 使用滚动字幕、屏幕时,导致文字与图像分离。
● 问与答分离。
● 作业与作业说明分离。
● 解析文字位于屏幕底部。
● 解析文字与其对应的图像部分相分离。
● 多个解析文字集中进行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