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中的河川径流信息密码解读与实践

《周易》中的河川径流信息密码解读与实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是我国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近代,中西方学者对此也有很多的论述。关于《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 “宇宙物质成因学”。

《周易》中的河川径流信息密码解读与实践

《周易》是我国集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领域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哲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近代,中西方学者对此也有很多的论述。

明末清初,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增多,当时,一些科学家 (徐光启、方以智等)提出要把易学和西学相结合,这对科学发展有大的益处。

关于《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这方面的学术著作不断涌现。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年)、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年)、丘亮辉主编 《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 (1993年)、徐道一 《周易和学观》(1992年)、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年)、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年)、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年)、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年)、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年)、商桂《易索》(199年)、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年)、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年)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意、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同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年)、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年),黄寿祺、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的论文集》第四集(1990年)、刘振蜂《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年)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表明《周易》在古代不愧为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国外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受到《周易》博大精深的理论启发和验证,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研究成果。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iels Henrik David Bohor,1885~1962年)是量子学说的创始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提出了解释波粒二象性的“互补性原理”,1937年访问中国时,看到中国的太极图,了解到中国关于阴阳概念,太极图对峙两极的概念,使他深感震惊,才知道中国已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这种哲理,他认识到他的互补性原理的渊源与中国哲学思想间的平行联系,玻尔对这一思想的深奥普适力量极为珍重,从此以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当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被卦为爵士时,他选了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的爵士徽章的主要图案,并且把《易经》阴阳太极图印在衣袖上。玻尔认为,在古代东方智慧与现代西方科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共识。太极图又一次受到科学界的注目,玻尔的研究对中西文化的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人魏克尔(R.Wilhem)1913年起在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前身)求学,向劳乃宣校长学习《易经》,后来将其翻译成德文,于1923年出版。1949年由德文译成英文。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为英文版《易经》作序:“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 《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 《易经》,亘古常新,相延三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1955~1956年间他们在美国 《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对当时公认的“奇偶性不灭定律”提出怀疑,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杨振宁在获奖后曾说他之所以怀疑奇偶不灭定律,这和他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读《易经》时的心得有关,他并且很具体的指出,“《易经》中既有阴、阳相对的道理,却同时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1972年10月22日,李政道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致词时亦提到:“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和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的学说有相似的地方,……”(www.xing528.com)

英国李约瑟 (J.Needham,1900~1995年)原是生物化学家,后来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转向中西科技和文化的比较研究,以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而饮誉全球。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自然观是有机论的自然观,中国的哲学传统是一种有机的唯物主义,各种现象都按照等级次序同其他现象发生联系。它比西方近代科学思想更为先进。《易经》对中国的影响很深,如阴阳和五行概念等。通过深入研究,他提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成果已注入到西方近代科学中,在现代科学中将发挥出更杰出的作用。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F.Capra)注意到现代物理学和 《易经》最重要的特征都是变化和变革,认为“《易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之间关系认识的基本图式,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最古老的一本智慧的书”。

著名信息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查里森·威尔海姆评价:“《易经》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银行,它保存了所有年代的智慧。但是最精巧的计算机是你的包含意识和潜意识头脑,当你把你的智力(计算机硬件)同你所得到的卦象这个‘软件’接通,它就自动地从成千上万个可能的联系中选出有关的线索。当受到《易经》这伟大的神谕所启发时,你自己的大脑也成了宇宙本身”。“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 《易经》。易经中讲述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出了计算机,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当今,有人研究发现中国几千年以前的太极八卦图,竟是人们苦苦追寻的宇宙统一模式图、宇宙统一式图、宇宙统一方程式!

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以《易经》为基础,完成了 “宇宙物质成因学”。发明者是在破识了伏羲古太极图,完成了拉普拉斯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提出了崭新的科学系列理论。这一突破,将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础,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进行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徐道一用大量可靠的现代科学资料从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综合等方面论述了与《周易》的联系。大自然是《周易》的本原,是阴阳、八卦等基本概念由来的依据。因此,《周易》与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各种现象的关系最为密切。《周易》的一些基本思想在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较多,取得的效果亦比较明显。它与现代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概念类似的程度亦较高。

一部三千年前的文化典籍,在现代继续引起中外哲学家、科学家的重视,具有十分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在人类文化史上亦是十分罕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