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亚细亚洲,此词源于古代亚述,意为日出之地或东方。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和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亚的西北部濒临大西洋的两个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最北点在泰梅尔半岛的切柳斯金角(北纬77°44′),最南点在马来半岛的皮艾角(北纬1°15′);岛屿的最北点在北地群岛(北纬81°),最南点在努沙登加拉群岛的内罗地岛(南纬10°45′)。亚洲和欧洲陆地相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为其分界。亚、非两洲原以苏伊士地峡相连,后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其东南部的马来群岛接近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而与北美洲远隔太平洋,在北部宽仅86公里的白令海峡分开亚洲和北美洲。全洲大陆与岛屿面积约4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地势最高,起伏也最强烈。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13座高峰均在亚洲境内,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余米,为全球第一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而死海断裂谷又是全球最低的洼地,其水面和湖底分别低于地中海面392米和792米。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约占全洲面积的75%。中南部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多与山间盆地和高原相交织成为山结,如帕米尔高原、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和横断山脉。大陆边缘有独特的岛弧带环绕在其周围。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富集区很多。主要矿藏有石油、煤、铁、锰、锡、钨、锑、铜、铅、锌、铝、金、银、钾盐、硫、磷、云母及宝石等。各大洲中以亚洲所跨纬度最广,北近北极、南逾赤道,约90个纬度;东西也十分宽阔,约跨164个经度,东西时差近10个小时。所以,亚洲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的反差形成的季风性气候很典型,加上很强的大陆性气候特征,使得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热带到寒带、从高山气候到荒漠气候都有明显的特征,既有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也有最热的地方;既有最干旱的热带荒漠,又有降水最多的山麓地区。有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赤道多雨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型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高山气候等类型。
亚洲历史悠久,黄河流域(中国)、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印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境内)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摇篮。人口在近代增长很快,1950~1980年的30年间,猛增了12亿,年平均增长率为20‰,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世界上7个拥有1亿人口以上的国家中,有4个在亚洲,依次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以东部和东南部及南亚次大陆为人口高密度区,绝大多数国家为年轻型人口构成的国家。民族成份也较复杂。蒙古人种(黄种人)是亚洲主体种族,占全洲人口的60%以上;其次为欧罗巴人种和印度人种(白种人),约占全洲的1/3以上,还有少数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和混合类型。有汉藏、印欧、马来—玻利尼西亚、闪含(包括阿拉伯语)、朝鲜、日本、阿尔泰(蒙古、满族)、达罗毗荼、乌拉尔、维吾尔等8个语系,亚洲还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www.xing528.com)
亚洲除日本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薄弱,大多数为农业国家。因此,有许多农业、矿业和一些农矿加工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如天然橡胶、茶、黄麻、马尼拉麻、水稻、生丝、胡椒、金鸡纳霜、柚木等十几种农产品各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石油储量为500多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0%,原油产量为世界的30%,年产锡矿砂占世界的63.4%;棉纱和棉织品约为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农业主要有水田集约化、旱田、游牧半游牧、种植园、迁移农业等几种形式,分别分布在不同地区。工业产值一般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且以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的轻纺业为主。东南部海岸线漫长,海运发达,上海、横滨、神户、香港、新加坡、曼谷和孟买等为国际性港口。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数目迅速增加,1988年有50多个,占世界大城市总数的42%,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东京、重庆、汉城等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