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没有劳动,人就会退化,变成卑鄙可恶的生物。
为此,首先必须使学校和家庭都用劳动的气氛围绕着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如果闲散无事,那么关于通过劳动进行自我教育的极宝贵教导就会变成空谈。
有些一般性的教导,对各种年龄的人都是同样宝贵的。在我们的教师集体里这些教导表现在这样一些道理中:
(1)要记住:没有劳动,人就会退化,变成卑鄙可恶的生物。
(2)民间谚语说得好:看一个人培育的麦穗,就可以了解这个人。你的劳动表现了你自己。你亲手培育起来的一棵树,就象征着你这个人,代表着你对劳动的热爱和你的本领。你的工作笔记本,就代表你,代表你的劳动,代表你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3)在学校上学期间,你向前辈借用了你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财富。母亲和父亲供你吃饭穿衣,给你买书和直观教具,好让你学习,准备将来劳动。你的义务是尽早开始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家庭,挣钱给自己购买衣服、鞋子和教科书。
(4)要懂得,劳动不是一种轻松的事。劳动(трул)与困难(трулно)是同根词,这不是偶然的。劳动会使体力和精神力量紧张,会流汗、疲倦。劳动,不可能像游戏、娱乐和消遣那样有趣。劳动的趣味在另一方面: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入工作,能做出有用的、美好的东西——创造生活和美,并通过它们表现自己的才能。一个人的一生能活七八十岁,他亲身栽种的橡树则能活700年,甚至1000年。在劳动中留下你的成绩吧,这样,你就是幸福的。
(5)要学会在一开始劳动时就预见到它的结果。不要害怕单调,不可因为今天、明天甚至连续一个月都要做同样的工作而吓退了。劳动就像攀登一座高山,不经过崎岖难走、使人疲惫不堪的乱石小路,就无法到达光辉的顶峰。(www.xing528.com)
(6)劳动使人变得成熟和英勇。最好从6岁起就开始做一件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要这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到10岁时回顾一下过去,你可以看到亲手创造的成果,例如,你种的一棵果树结了果子,你把从来寸草不生的地方变成了良田沃土。只有当你用双手劳动,懂得什么是滴滴汗水,了解什么是劳动的疲倦和手上的老茧时,科学的智慧和知识的光辉才会真正展现在你面前。
(7)只有当你学会把双手的技巧同头脑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时,对你来说,学习才会成为劳动,而你才能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只有在工作中善于动脑筋的人,才能理解思想活动的秘密。要知道,很少有人生下来就有牛顿或爱因斯坦那样的天赋。要做最不利的打算:你没有天赋。你要用劳动和创造来培育和发展你的能力。
(8)开始了的事情决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坚持到底。假如你有半途而废、挑肥拣瘦的习惯,你就会变成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9)要懂得,学无止境。同样一件工作可以反复做几十次,而一次要比一次做得更好。要把自己培养成为能手,学会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专业有好几百种,你不可能全都掌握。要掌握其中的一种,但应掌握得使自己成为工作的主人。
这些教导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发生作用。要是学校里缺乏愉快的劳动气氛,这些教导就会成为空话,学生甚至会不理解,好像你在用他们听不懂的语言同他们讲话似的。学校里应当充满劳动的欢乐气氛。劳动的欢乐是什么?就是在劳动中的自我表现。就是那样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既惊奇赞叹地看到了自己双手的创造物,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也看到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及单调、平凡无奇的劳动时间。要把劳动变成自我教育的一个领域(没有劳动中的自我教育,就根本不可能有自我教育),就必须使每个学生感到劳动的快乐,使劳动成为他们的一种创造活动。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是在劳动中开始的,这一过程要持续若干年,直到选定立志献身的事业为止。
劳动的欢乐、劳动的创造和发现自己的才能,这一切只有在劳动中个性得以发挥时才能实现。劳动中的自我教育,并非单纯是收获土豆、拣废铜烂铁,而是深入地认识自己,使智力和双手的技巧相结合,自觉地提出目标和克服困难。我再次强调指出,没有紧张的思想活动,没有智力的创造活动,不阅读课外书,不超出基本教学大纲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学生的志向才能开始形成),则劳动中的自我教育是不可能的。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师课上的热烈话语中听不到鼓舞他们去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召唤,或者不响应这一召唤,那么,劳动中的自我教育是无从谈起的。如果教师没有爱好自己学科的学生,或者教师没有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受到感染,劳动中的自我教育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这一切条件都具备,就可以向学生交代这样一种劳动任务,它能够唤起他们爱好这项任务,使他们精神振奋,要求自己不断增长知识。例如,某个学生对土壤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当你讲解土壤中发生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时,你发现他的眼睛里燃起了好奇的火光。你们学校里有生物研究室和温室。你可以拨给这个学生一个角落,让他对实验发生兴趣:一块死气沉沉的泥土可以变成活生生的土壤。你同他一起把有益的微生物植入土壤;在你的指导下,学生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就开始了自我教育:这个少年与实验之角已经难舍难分了。他长时间地坐在盛着土壤的箱子旁,看试管和显微镜,读书,直到深夜。这时已经不再需要任何诱导,因为他的热情高涨起来了。现在,要防止学生的劲头冷下来。为此,教师必须细致而有分寸地触动学生的兴趣之火,使之保持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