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的落后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
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学得不够好。
对教材的首次学习指的是什么?这个术语用得合适不合适?依我看,是合适的。因为知识在不断发展,教材的学习也要长期进行,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是知识的发展和加深。而首次学习,就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事实、现象、品质、特征的实质迈出的第一大步。
例如,学生在许多课堂上都要跟简略的乘法公式打交道。经验令人确信,学生在学习公式的头一节课上对它理解得深与浅,关系到非常多的问题,其中首先关系到,是不是随时准备把它当成工具去获取知识,换句话说,关系到首次学习随后的新概念、新真理。还有一条重要的规律是: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的落后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
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就是说,这堂课必须进行得特别明确,学生的独立劳动效率在这堂课上特别重要。要力求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能看到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成绩。在首次学习教材时,察看“困难”学生独立做作业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迟缓,为理解教材的实质需要较多的实例和时间(往往提供给他们理解的实例,也要和给一般学生的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力求在首次学习教材的课堂上,察看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做作业,在做作业过程中理解实例并进而懂得概括性的真理(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及语法课)。(www.xing528.com)
十分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含有运用知识的成分。正是在这里需要做“困难”学生的工作。应走近他们每一个人,看到每个人的困难所在,只把专为他准备的作业给他做。有时在课堂上要弄清楚,必须给哪个学生布置单独的家庭作业;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在课堂上及时布置这种作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首先依赖于首次学习教材时他在课堂上当场有逻辑和有条理地工作到何种程度;不可只让他听同学们的正确回答和抄写板书;一定要促使他自己动脑筋,耐心而有分寸地激励他在每堂课上多获得一点脑力劳动的成果。
我教语法时,总是努力使学生在首次学习教材的课堂上和紧接着这之后不在书面练习中出差错。可能这听起来有点不合情理,但这是真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了不出任何一个差错,他就把语法掌握住了。如果在课堂上不出错,在家庭练习中也不会出错(或很少出错)。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一个基本原因,是学生上课时就在书面作业中出错;教师的失策在于,他没有把力求不出错当作目标提出来。
怎样实际上使学生不出书面错误,从而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呢?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可能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速度。要使书写合乎语法和不出差错,学生就应学会浏览。还有其他的因素,如课堂教学的结构以及课堂教学的工作方式方法。我备语法课时,力求预先估计到在什么地方、在哪个词上学生可能出错,具体是谁可能出错。对任何一个“有疑问的”词,都要先解释清楚。
我建议,不可让学生在首次学习教材时肤浅地理解事实、现象和规律,不可让他们在首次学习语法规则时出差错,在首次学习数学定律时不正确地做例题、不正确地解习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