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课堂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课堂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于其中的环境,即课堂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之所以选择文化学的立场来透视课堂环境,主要原因有:第一,已有相关研究奠定的基础。若要进一步深入,则必须挖掘隐藏在课堂环境现象背后的东西。课堂环境,有别于自然环境,是人为地建构起来为培养人服务的。

教师课堂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于其中的环境,即课堂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条“鱼”,那么,课堂环境便是养这条“鱼”的一塘“水”。这塘“水”在水质、温度、深度、广度等方面的状况,决定着什么样的“鱼”能够在这塘“水”中存活下来。两者之间是一种生态关系。“鱼”离开了“水”会死,把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堂环境中剥离出来,孤立地加以探讨,是静止的、形而上学的、非生态的。因此,探讨课堂,不仅包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探讨,还包括探讨课堂环境、课堂文化的透视,除了站在文化学的立场上透视课堂教学活动以外,还包括对课堂环境的文化透视。之所以选择文化学的立场来透视课堂环境,主要原因有:第一,已有相关研究奠定的基础。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物质、技术层面探讨了课堂教学环境,这为本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若要进一步深入,则必须挖掘隐藏在课堂环境现象背后的东西。第二,课堂环境本身的文化特性,决定了这种透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课堂环境,有别于自然环境,是人为地建构起来为培养人服务的。正如特定时代的建筑文学音乐总是这一时代的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人们之所以这样建构而不那样建构课堂环境,背后隐含的主要是人们对这种建构的价值判断,课堂环境具有文化特性。不过,这种价值判断在建构课堂环境之前是显性的,建构者对其有清晰而明确的意识,在建构完成之后,便融合、隐含在环境之中了,转变为隐蔽状态。一般人对环境耳濡目染,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环境中所隐含的价值判断处于不自觉、无意识状态。虽然课堂环境的价值判断处于隐蔽状态,但它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因为附着于一定的载体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时时刻刻对环境中的人产生着无声无息的影响。因此,课堂环境的文化透视,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其实质是重新潜入课堂环境背后的文化世界,清楚地认识和理性地审视隐藏在背后的价值判断。(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