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越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探索与实践研究

卓越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探索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原则总是与特定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教学原则。卓越课堂文化经过深入探索,形成五条基本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多元交流原则、智慧导学原则、快乐学习原则、轻负高效原则。(一)先学后教原则先学后教是卓越课堂教学的标志之一。一是确定目标,防止自学的盲无目的。

卓越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探索与实践研究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原则总是与特定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同的教学原则。

卓越课堂文化经过深入探索,形成五条基本原则:先学后教原则、多元交流原则、智慧导学原则、快乐学习原则、轻负高效原则。

(一)先学后教原则

先学后教是卓越课堂教学的标志之一。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自主或同伴合作的方式理解学习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所谓“后教”,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先学后教原则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从专业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先学后教促使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符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其次,这一原则有利于教师把握学情,以学定教。课堂是“生长问题”的地方,让学生“先学”,为教师全面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和学习动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有效地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大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这一原则也顺应了学生充满好奇、乐于探究的本能。学生具有先天的好奇心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时候,“先学”无疑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意识。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也是确保有效学习的前提。

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充分认识“自学”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应确保学生有充分自学的时间。实践也已经证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学的能力和愿望。由此可见,自学是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学生的“先学”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要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就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

第二,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着力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而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因此,在学生的自学方面,仅仅只是给足时间是不够的。要在训练和培养自学能力上下一番功夫。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确定目标,防止自学的盲无目的。学生的每一次自学,教师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的自学有任务,有方向,有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期求。二是提示方法,克服自学的散乱无序。自学前学法的提示尤为重要,只有明示了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有抓手和凭借,才有清晰的学路。三是把握学情,杜绝自学的徒劳无功。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最好能靠近学生,俯身侧耳,全面关注,及时提醒纠偏,鼓动激励。

第三,全面关注学情,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应以“先学”为前提和基础,以“后教”为关键和重点。要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必须首先了解学情。“先学”为教师客观准确地把握学情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教师对学生自学时呈现的基础和状态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适时反馈的学情,把握引的方向、导的重点和具体方法,善于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学的宏观思路和具体策略,有时甚至需要转换教学机制,实行教学重组,即时制订并组织实施符合当时学情学路的施教方案和导学办法。这样,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也正是“后教”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如果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无的放矢,事倍功半。因此可以说,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情就是关注教学的实效。

第四,注重策略优化,提升导学智慧。实施“先学后教”,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与教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是为了逐步达到不依靠教,不需要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越来越会学。学与教的共同目的都是让学生“会学”。自主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学习,教师指导的目的和着力点也应该是促进学生会学,学与导都着眼于“会学”这一终身受用的技能。教师导学的智慧在于科学适度,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选择导的节点。应充分考虑在什么内容上导,在什么问题上导,在什么环节上导以及在什么场合上导。二是把握导的时机。导在学习困惑迷惘时,导在学习无法推进时,导在学习不能深化时,导在学习效果不佳时。三是讲究导的方式。包括设问导思、提示学法、纠正学路、演示过程、告诉答案、亲自示范等。四是追求导的效度。除了紧盯目标、把握要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以外,还应注重整体关照,纠正偏误,查漏补缺,归纳提升。

(二)多元交流原则

多元交流是指在学生静心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合作交流,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多元交流至少包含三种形态。一是在个动过程中的随时互动。其特点是随机灵活、短时自主,不需要教师的统一安排,这样的交流可以使个体学习更为顺畅有效。二是充分自学之后的集中讨论交流,这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不同学力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交流需求,适时搭建平台,这样的合作交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对重难点问题的即时合作解答。这种交流往往在学生汇报展示或教师导学、检视时进行,其特点是“短平快”,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攻坚克难。

多元交流原则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合作学习”这一当代教育理论与策略前沿成果的认识和吸收。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从合作学习的目标结构理论与发展理论中,可以认识到,无论是从动机的角度还是从认知角度来看,合作学习方法都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

其次,这一原则也是基于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包括:主动探究的需求、获得新体验的需求、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求以及承担责任的需求等。教学中,能充分认识和关注学生的需求,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这一原则也有利于避免对“课堂上的收获”做狭隘的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学科独有的知识,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课堂上的多元交流,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之外的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

贯彻多元交流原则,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克服思维定式和程式化,对“合作交流”的理解应尽量宽泛一些。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被惯用了的四人小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或同桌互学,或六人八人大组讨论,或由学生自由组合交流。此外,学生的汇报展示、教师的即时评点等也应纳入多元交流的范畴。当然,不能单纯追求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而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相关问题来灵活确定互动交流的方式。

第二,合作交流需要考虑必要性和实效性。合作交流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需求。在合作交流方面,不能只是简单的做样子、走过场,而应该充分考虑其必要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课堂导引中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需要合作交流?凡依靠自学不能完全解决和掌握的内容,需要请教他人和发挥群体智慧才能学好的内容,便可以合作交流。二是什么样的问题具有合作交流的价值。重难点问题、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一起研讨相互启迪的问题才最有意义。三是如何把握合作交流的时机?应根据学习的进展、问题的生成、当时的学情等诸多要素来选择最佳的交流时机。四是合作交流到什么程度最为合适?要善于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问题的难易程度、交流的实际效果等来确定合作交流的时间,使之恰到好处。(www.xing528.com)

第三,合作交流需要引导与促进。合作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技能,同样需要训练与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这种技能,保证合作交流的实效性。一是明确目标,引导合作交流。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定位,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因合作交流而成功的喜悦。二是教给方法,训练合作交流。其中包括合作组牵头人引领作用的发挥,相关合作交流内容的学习思路、汇报展示的方式技巧等。三是多元评价,激励合作交流。可以根据需要对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和展示汇报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评价应以肯定与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信心与热情。

(三)快乐学习原则

快乐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尽享学习的乐趣,使课堂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乐学是伴随着学习的进程获得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身是充满快乐的。这种快乐的体验来自学习内容、教师的导学方法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等。

快乐学习原则的提出,首先立足于让学生拥有不竭的学习动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的智慧导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和获取新知识带来的成功感,从而使学生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投入新一轮学习的热情。

其次,这一原则有利于最佳学习效果的达成。快乐学习缘于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就只能是形式上地、勉强地去应付。只有变“苦学”为“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最后,这一原则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习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也不仅仅以获取学科知识为唯一目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表现在对学科知识掌握进程中的持久动力,还表现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以生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理想。教育教学的理想不是让学生因“苦”而望而却步,而是要让学生因“乐”而为之向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发掘教材“趣点”,让学生亲近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是长期以来教学活动绕不开的焦点话题,因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浅层次的形式上的兴趣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是短暂的,没有生命力的。要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就必须首先从发掘教材“趣点”入手,让学习内容本身呈现出特有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的成功感不断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唯其如此,学习兴趣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为此,教师需要在准确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激活体验美的心灵,感受不同学科知识的奇妙和独特的魅力,享受学习过程。

第二,优化导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优化导学方法,首先需要我们更新教学观,立足于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习者本身,将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从设计“知识传授的方法”转变为设计“学生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学习活动方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真正由被动变主动,以积极愉悦的状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另外,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学习方法的选用上,应充分考虑运用教材激起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兴奋点,有了积极主动性。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求得知识、思维、情感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学中应该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我们都可以改变以往的“直接告诉”,换个角度去思考,设计出有价值地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的学习活动,去经历认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主动认知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起创造的能力,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过程带来的乐趣。

第三,变革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对于自主学习,要让学生享受自主读书的从容与惬意,感受自读自思的过程与方法,收获自求得之的惊喜与自信。对于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从迷惑到顿悟的喜悦,分享群学互动的特殊情趣,体验展示个性收获成功的满足。“自主合作”应是合作学习追求的理想状态。对于探究学习,应该鼓励学生“探疑”“探源”和“探法”。探疑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疑激趣,以疑促学,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探源是在质疑的基础上追根问底,了解本源,最终通过释疑而豁然开朗。探法是在探究学习中感知和积累学法,感悟和融会写法,掌握和运用技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取得最大的效益。

(四)充分发展原则

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校各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成果的根本依据,也是卓越课堂教学最终的评价指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有效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习实践中使自我个性得以彰显,潜能得以激发。

充分发展原则的提出,首先是由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卓越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正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这一原则反映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和发展的活动过程。其中“有效学习和发展”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近几十年来,课堂教学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形式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学形式也多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归纳。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了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较以往活跃了许多,但就其本质而言,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焦点集中在如何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习者本身,将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以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指向。

最后,这一原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培养。立足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必然也对学生常规的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等等。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之中。而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也必然会重新认识和肯定自我。获取新知和获得发展的成功感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也必将大大增强包括学习在内的成长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阳光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正确定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站在课程的立场上反思教学改革。比如,传统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形式化的设计,按照预定的目标、预定的内容、预定的进度、预定的环节、预定的方式和预定的时限来展开。结果,一节课的整个教学活动非常紧凑,极具观赏性,却恰恰忽视了一个最主要的现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和不确定的。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教师的教学智慧,恰恰是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做出时间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下,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获得进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否则,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与单纯从教学角度考虑相比,课程意识更为关注教学目标拟定的合理性,某项教学活动与学生其他各项活动之间是否保持动态的平衡,学生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健全发展。

第二,保障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以生为本”“让教于学”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的点缀,不是可有可无的标签,它所折射的是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没有学生个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的时空保障,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实践的时间以外,还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安全的心理环境,这是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二是关注学生现实的学力基础,把握实际的学习需求,这是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关键;三是适时搭建多元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多元对话与展示个性的机会,这是促进学生实效发展的路径。

第三,关照课堂教学的多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也是每一门学科教学目标所应涵盖的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了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应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效性。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注意保护和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让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四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样化的目标任务,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