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素养与课堂文化研究

教师素养与课堂文化研究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养一般有以下解释,修习涵养,平素的供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在人们的认识和应用中,一般素质和素养相互共有。因为人们往往从字面上认为素养是素质和修养两者的相加。素质重智、素养重心。素质是智能,受大脑的管辖,是思想意识;素养是心灵,受灵魂的支配。素养直指生命之根。素养包涵并超越了素质,素养更具有时代人文精神意义。

教师素养与课堂文化研究

“素养”一词从字词表面的含义到它背后隐含的意蕴,深深地留存在中国文化的意识观念之中。素养为中国文化独有,就像《素养教育》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素养,作为中国人创造和保有的一个词,作为对人的学识能力、精神气质、修行涵养等内在品质的综合性描摹标准,已经在千百年的时空流转中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气息。由于悠久的汉字使用史,一个“素”字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正如人们所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带领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精神空间。不管是草编的物品也好,或者白色的布绢也罢,它都传达出一种静静裸呈其原生本色的特质及姿态。从草编和布帛开始,慢慢地,人们又将人类社会中的其他物象附着上去,在“质朴天然”这一原生含义上面演化和生成了多姿多彩的素字含义。在引申过程中,素字最终产生了本来的、原有的、本质的、本性的这一形容词属性的含义,这就是素字在素养等词中的释义。

再说“养”字,它的本义:放牧羊群。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说文解字》:“养,供养也。从食,羊声。”意思:“养,供养。字形采用‘食’做偏旁,‘羊’是声旁。”看起来它的本义是放羊、喂羊,后来引申喂食、饲育动物。比如养兵、养女、养子、养蚕、养鱼、养猪、养母、养老等。再后来则有了抚养、赡养、供养的意思。比如《荀子·礼论》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殳能生之不能养之”。《礼记·文王世子》中有“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王安石《伤仲永》中“以养父母”等,都是这个义项,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义项不断地增加。后来便有了照看、呵护、养护、养气、养生、养颜、养廉等意思,后来又发展为涵养、修养、学养等。比如《庄子·养生主》中“得养生焉”。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中有“养其根”等。在“养”字随后的引申意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当初的本义为放牧羊群,所以就逐渐把很多具有生命的东西归为“养”字一族。从简单的养殖作物和牲畜到养育儿女,最后扩大到人的生命发展的深层内涵,即修养、涵养和素养,因此说“这便是‘养’字的深意所在,‘养’字背后暗藏着一段持久的关照与付出,它与意念、情感、时间的持续投入有关”。

由此看来,“素”是生命所具有的一种潜能,它是一种生命本色。许多事物,看起来可能没有什么,但你要仔细深究,就可能看出它深藏的东西。素的表面也许无声无息,沉沉静静,但就是这种状态下时能潜藏着一种人们预想不到的东西。“养”则是一个过程,一种持久关照的生命历程。它的背后是付出,是不止息的补充、雕琢,有无平素所说的“素养”就要看你平常的用力、用功,就看你沉潜的程度、涵养的功夫。中国人讲求精思默察,讲究涵咏的功夫,讲究忘坐,讲究意在言外,讲究通透触类旁通等,这些都是涵养“素养”的功夫。

那么具体什么是素养呢?素养一般有以下解释,修习涵养,平素的供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以上四个含义,并不是一种准确、深入的关于素养的含义,它是人们在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多义的解释,它具有模糊的特点。但它们解释了素养的部分特征。由于素养概念的不确切性,由于人们的需要,所以便衍生出各种类别的素养,在不同的领域便有了不同领域的素养说,比如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网络素养、艺术素养、职业素养、理论素养、教学素养、学习素养等等。分析各种素养的要素,可以更好地把握素养的本质。比如人文素养,一般是这样定义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它包括三大核心:职业信念,它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它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职业知识技能,是指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它需要坚持不断地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要有高效的执行力;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心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心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归纳出: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涵养,是倾向于心灵范畴的独特的类别,是综合了知识、能力、信念、道德、行为习惯、职业意识等各方面人格化特征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自内而外自然散发出的素养气度,而非刻意为之的素质累积,它体现在一个人时时刻刻流露出的气质风骨上面,是一个人在每天乃至漫长的时光中不断加以修习、呵护才能内化成的一种精神气度。在人们的认识和应用中,一般素质和素养相互共有。因为人们往往从字面上认为素养是素质和修养两者的相加。如果从广义上来看,这也是合理的。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德行,以及对事业的求索精神等各种要素和品质的综合,它为一个人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潜能。修养则是指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可以理解为一种控制能力,是个人魅力的综合体现。其实,素质侧重于行为与技能,修养侧重于精神层面。素质重智、素养重心。素质是智能,受大脑的管辖,是思想意识;素养是心灵,受灵魂的支配。素养直指生命之根。素养包涵并超越了素质,素养更具有时代人文精神意义。当然,在人们的应用上,我们并不能阻止素质和素养含义的共用。

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格,一个人的修养源自基本的品格。品格是个人的德行基础。难以想象一个缺乏教养、良心、德操、宽容、忠诚、善良、谦逊的人会到处受到欢迎;智慧,智慧出自心灵。唯有当你将知觉带进经验里,才会有智慧的发生。智慧是大道,是对人生的一种明察和彻悟;爱与情感,人类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达至爱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爱与情感诞生于心灵的真善美,爱与情感作用于幸福与快乐的人生;意志力,意志力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力量,意志力的强弱是检验人生能否走向成功的分水岭。一旦你征服了自己的意志,便意味着征服了周围的世界;习惯,一个行为的重复便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假如你不能及时发现坏的习惯,保持良好的习惯,那你离自己应秉持的德行就越来越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素养的综合性特征,因此,素养的形成是一个艰苦修炼的过程,一种不断追求、持续修正自己的过程。素养可以说是智慧人生的综合特征的体现,有素养的人总能对事情的处理得体、高妙,他不露声色又处处显示一种力量,他举重若轻,他化险为夷,他直捣龙府,他处处散发出文化、文明的魅力。一个人素养的高低,决定他成就的高低、贡献的大小、受欢迎程度的高低。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贡献、教师在课堂文化建构中所达到的高度。那么,什么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呢?它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他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他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他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他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他知思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他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他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他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他阳光幸福。这里是12项修炼,如果教师坚持这样修炼自己,使自己的这些方面达到完美,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是高素养的老师、有魅力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

对于教师素养的含义,一般解释成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素质等,它是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对教师素养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从教师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的素养应该包括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主要方面,这些都是教育教学中显性的要素,而心理素养、艺术素养等都可以分别划分到以上素养之中。教师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是把自身应该修炼的素养分得越细小,就越能够严格地按照这些内容去做,其实修炼素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过程。(www.xing528.com)

专业情意:情意包含了教师的思想、道德追求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一个教师对教育的心理趋向、心灵投注的方向,并且具有概括性、引导性。人们对“情意”一词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它应该包括一个教师对教育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和他人意识等。因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专业理想:是一位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即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它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具有明确专业理想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十分投入,努力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愿意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塑造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其魅力就来源于盈盈眸光深处,在灯火阑珊背后,他们选择了平实。

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理智情操和道德情操,理智情操是基于对教育功能及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道德情操是基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应该包括:有见识、有献身精神、有较强的创造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在与他人交往时,耿直、坦率、不拘小节、诙谐、幽默等。

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指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教师在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使自身的职业生活更加个性化。“自我”性强的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并能够准确现实地理解和对待他们自己所处的周围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专业自我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工作境况的满意感、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和美好前景的憧憬等。

专业知识:教师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基础标志。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的深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一般文化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三个方面。一般文化知识:它是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与人文艺术学科的知识。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人,一般文化知识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养的内在价值。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不断地追求和前进,从而使学生内心体验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学科内容知识:这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主体。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某一学科复杂的教学活动,必须首先对该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精通该学科的知识。不仅对所教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学科框架以及探究或思维方式成竹在胸,而且对学科的信仰和最新发展都能熟练把握。这样,“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每位教师首先应该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学者。教育科学知识: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者未必是良师”,教育教学作为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仅通晓一门学科并不一定能够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所教学科知识够用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掌握扎实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学科内容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本体性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属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属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基础层面,是处于奠基层面的“综合性知识”。实际上,以上三方面的知识是相互结合和交融发展的。

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技能和本领。它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它一般分为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两个方面。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学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需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运用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能力等。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如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能力和教学机制等。学业检查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教师的学业检查评价能力可进一步分解为:设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能力、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的能力、分析或解释评价资料与结果的能力以及反馈矫正的能力等。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学行为专业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教师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在掌握初级教学技能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使教学活动方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比如导入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技巧、内容强化的技巧、奖赏的技巧、变化刺激的技巧、发问的技巧、媒体运用技巧等等。

以上所列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素养,它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