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文化的吸纳功能研究与探索

课堂文化的吸纳功能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卓越课堂文化不是一套封闭的体系,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具有很强的吸纳性。卓越课堂文化通过在文化的层面上对各种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批判、吸纳,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解决了现实中教学理念和实践上的诸多困惑。

课堂文化的吸纳功能研究与探索

吸纳就是吸收与接纳的意思。吸纳功能是指一个开放的系统的功能特性,它是由各要素的结构关系所决定的,表征的是系统对系统外能量的接受与交换。

文化是人的产物,人的开放性就决定了文化系统的开放性。文化的吸纳功能,就是现有的文化系统从外界吸纳文化元素,使自身进行发展变迁的功能属性。

人是文化的主体,主宰着文化吸纳的过程。人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与文化的互动,实则为文化与文化的互动,文化(群体)对文化心理(个人)的吸纳,文化心理(个人)对文化(群体)的吸纳,是彼此平等的,在内容上看,是相通的,是相互决定的。因此,从过程角度看,文化的接纳功能体现在文化系统对个人文化心理的吸纳过程中,而从结果角度看,文化的接纳功能则通过个体的文化心理对内外文化要素的整合过程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谈文化的吸纳功能,也就是谈文化的整合功能。

文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整合过程。僵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文化总是以整合的形态存在着。文化吸纳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不管何种文化,作为民族的、地区的或者其他人类共同体验的结晶,都含有特殊的价值,当这些文化相遇的时候,它们彼此相互吸收、融化,也就成为自然的事情了。文化的吸纳主要通过两个过程,一个是通过总结人类活动的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不断积累,从而丰富现有的文化;另一个是通过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由主导文化价值所决定,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协调成为主体文化中,最终在个体文化心理中以行为习惯体系与观念体系积淀下来、固定下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文化接触、撞击、冲突、采借与整合调适等阶段。(www.xing528.com)

文化的吸纳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冲突过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冲突的过程,将群体的制度文化转化为个体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中层之中,转化成为个人政治、经济、道德文艺宗教哲学领域的观念。

从文化的吸纳过程看,或者从文化的整合过程看,其实质就是将新旧文化置于同一个时空,有意识地引发文化冲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几点是必须明确的:一是要做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文化的共时态分析,对各自的约束性与发展性进行分析与综合。二是做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文化的相遇,或者说要将“化人”的新文化与我们既有的传统文化相比较,包括行为规范体系的比较与观念体系的比较。三是构建以新文化为主导价值的规范体系与观念体系,其中包括着新文化与既有文化的先进要素,形成一体化的新的信仰、价值、目标、制度、风俗与行为习惯。四是努力将新文化体系付诸实践。通过操作过程中的呈现、反馈与完善,要让参与者体验到新文化体系的先进性与适应性。

卓越课堂文化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地吸纳各种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因此,以“卓越”为追求的卓越课堂文化是个开放的体系,能够达到这一精神追求的任何理论体系、实践行为都可以被它所批判地吸纳。卓越课堂文化不是一套封闭的体系,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具有很强的吸纳性。在这个开放的体系中,卓越课堂文化通过文化反省、文化选择、文化发现、文化发明、文化解释等机制,一方面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地抽象到文化的层面,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研究各种文化,吸收各种文化中的精华,扬弃其中的糟粕,从而不断吐故纳新,改造自身,增强自身的先进性。卓越课堂文化通过在文化的层面上对各种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批判、吸纳,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解决了现实中教学理念和实践上的诸多困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