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要注重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反映主要的生态问题和生态过程;②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能流)及不同生态类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结构、功能指标为主;③根据监测内容注意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④不同监测台站同种生态类型的监测必须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尽量实现监测内容的可比性,同时可依监测项目的特殊性增删特定指标;⑤宏观监测可依监测项目选定相应的数量指标和强度指标,微观监测指标应包括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依据上述原则,将陆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六个要素,水生生态监测分为水文气象、水质、底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八个要素,每个要素均设常规指标,并根据不同生态台站的特点、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干扰方式的不同,设置选择指标。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农田、草原和荒漠四种类型,水生生态系统可分海洋和淡水两种类型。
(二)优先监测指标
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工作系统的实际监测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难以将全部生态监测指标列入工作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指标进行进一步的优选,提取最主要、最基本的指标,有重点地反映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问题。遵循重点与全面兼顾、当前与长远结合的原则,下面对各类生态系统的主要优先监测指标加以说明。
1.自然陆地生态系统
(1)森林:污染(二氧化硫、酸雨、臭氧)对森林的影响指标,森林生长量指标,火灾、虫害影响指标,酸雨引起的土壤酸化指标,森林面积变化及森林垦荒、破坏指标,林区生物多样性改变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方面的指标。
(2)荒漠:荒漠化面积扩大情况,准荒漠化地带植被量和过牧、樵采情况,荒漠地带水系改变和人口、农牧业发展情况方面的指标。
2.农业生态系统(www.xing528.com)
(1)农田或农垦区:土壤、农作物和农用水源污染,土地利用改变,农区植被破坏,病虫害发生,天敌物种变化,垦区野生动物改变,农业物种和品种数量改变等方面的指标。
(2)草地:草地面积变化,草地生产力变化,放牧强度,草地沙漠化程度和发展趋势,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指标。
(3)水产水域:水体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利用改变,水域面积和水源枯竭情况,养殖与捕捞情况,水域水产物种改变等方面的指标。
3.淡水生态系统
其优先监测指标与水产水域大致相同,其中湿地还要重点监测重要水鸟、两栖类和兽类动物的物种和种群改变情况等。
4.海洋生态系统
与水产水域的优先指标也大致相同,同时要注意监测赤潮发生情况,河口流量与水质改变情况,海岸带开发利用情况,石油开采的污染生态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