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预测:对象、目的、任务、模型及可信度

环境预测:对象、目的、任务、模型及可信度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环境决策管理的需要,确定预测的对象、预测的目的与具体任务是进行预测的前提。将收集到的环境信息及有关的数据资料代入所建立的环境预测模型中计算,求出初步的环境预测结果。环境预测的初步结果往往不可能十分精确,因此还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检验,以确定其可信程度。

(一)环境预测的概念

所谓预测,就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做出估计和推断,或者说预测就是对发展变化事物的未来做出科学的分析。而环境预测则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所掌握的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对某个环境领域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采取某种环境对策后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所进行的一种预先估计与判断,是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轮廓描绘,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二)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

环境预测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的内容、要求决定其工作程序也会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环境预测的工作程序大致分为以下程序与步骤。

1.准备阶段

(1)明确预测对象,确定预测目标。按照环境决策管理的需要,确定预测的对象、预测的目的与具体任务是进行预测的前提。由于它关系到预测工作的其他步骤,因此对于这一阶段工作的要求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2)确定预测时间。根据上述预测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规定预测的时间期限。

(3)制订预测计划。预测计划是预测目的的具体化,规划预测的具体工作,如安排预测人员、预测期限、预测经费、情报获取的途径等。(www.xing528.com)

2.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

(1)收集预测资料。环境预测必须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的数据,因此在明确任务之后,必须围绕环境预测目标,收集有关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来源必须明确、可靠,结论必须正确、可信。

(2)资料的分析检验。由于资料和情报是预测的基础,因此数据、资料中必须包含可以反映预测对象的特性和变动倾向的信息。在这里,一方面要尽可能将有关原始资料收集完整;另一方面,又要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选择,剔除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对各相关因素进行测定和调整。

(3)得出预测结果。将收集到的环境信息及有关的数据资料代入所建立的环境预测模型中计算,求出初步的环境预测结果。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预测,均需给出预测对象的预测结果。在对复杂环境的定量预测中,求解预测数学模型时,要多借助计算机给出预测的定量结果。

(4)检验预测的准确度。环境预测的初步结果往往不可能十分精确,因此还需要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检验,以确定其可信程度。如果误差太大则需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决定是否要对模型进行修改、重新计算,或者是对预测结果做必要的调整。

(5)输出预测结果。当预测结果满足精确度要求后,可将预测的结果给予输出,并按要求提交给决策部门,以制订环境管理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