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境教学的特征与功能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情境教学的特征与功能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情境教学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独具有的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征象或标志。在此,笔者通过自己应用情境教学施教的一个实例来展开说明。(二)情境教学的功能1.激发学习情感对学习最有效的刺激方式莫过于让学生对知识对象感到强烈的兴趣。

情境教学的特征与功能化学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一)情境教学的特征

特征就是事物独具有的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征象或标志。情境教学与传统讲授法有两项明显的区别:一是情境的创设,二是情感的激发。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征。在此,笔者通过自己应用情境教学施教的一个实例来展开说明。在上“共价键”这一节课,为了让学生能生动地理解“共价键类型的判断规律”,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来引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情感,进而带动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摆出“非常六加一”的手势,再将这手势稍加改造,刚好是拇指、食指、中指互相垂直,这些手势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容易引起他们对新知识学习的共鸣。教师边做手势边讲解,把左、右两只手的拳头都看成是N原子的话,两只手靠近时就相当于形成了氮氮叁键,其中只有中指与中指是“头碰头”成σ键,剩下的拇指和食指都只能通过“肩并肩”的平行方式来成π键。在熟悉又亲切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对这种共价键手势他们兴趣盎然地试了一遍又一遍,还将这种手势美其名曰“非常八加一”。课堂上就共价叁键的理解方式还引发了进一步的讨论,直观生动的情境就像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让身临其境的学生们个个兴致高涨,思绪飞扬。有些同学用三支垂直分布的笔分别代表氮原子中的三个2ρ轨道,然后与同桌搭档,两人通力合作,共同模拟ρ轨道的重叠,体会轨道的头碰头和肩并肩的重叠效果。课后学生谈及对这堂课的感受,他们纷纷感慨:“这种学习方式我们很喜欢,一点也不难,不枯燥,而且理解得很深刻。”情境教学通过精心创设优化情境,把知识镶嵌在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把握具体的形象,感受热烈的氛围,参与有趣的活动,获得真切的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让知识的表象、概念映入学生的脑海,更是让思想、情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要比单纯乏味的讲授好得多。从以上教学实例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情境教学具有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情知对称性、贯穿实践性四个基本特征。

1.诱发主动性

与传统讲授法相比,情境教学首要的特征就是设置新颖的情境作为学生的兴趣源,引起学生的新鲜感,诱发学生主动学习。当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感兴趣了,学习自然而然地成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当抽象枯燥的知识化作鲜活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情境中的内容就像一块磁石,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融入情境中的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口讨论,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我的价值。而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所获得的积极情绪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更自觉、更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强化感受性

心理研究表明,感知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对具体的材料感受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启动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遵循这一感知规律,借助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唤醒和激活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往往是真切直观、新颖活动的,它将知识“包装”后以鲜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可闻可见的感性材料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强化了学生的感知。通过感官和心智所获得的感性体验能有效促进感知的具体化和抽象化,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做好理解新知的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在认识上的准备有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获得更深刻、更本源的认识。

3.情知对称性

情境教学把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围绕认知内容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效导引积极的学习心向,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中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正是由于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同时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对情境中的知识既乐于吸收又理解的深刻。从情感的角度看,情境教学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不再是冰冷的逻辑符号,而是经过情感润泽过的、自己强烈想学想用的“活性”知识。从认知的角度看,因为有了学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认知的实体感加强了,知识就容易入脑入心。情感和认知在教学中相伴相行、互相协调、互相渗透,既形成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互促进的合力,又实现了感性体验和理性思维的有效契合。

4.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不仅注重“情感”,还十分重视学习主体的“亲历”,并努力将二者结合起来,让所学知识在情境中得以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有效促进知识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在强烈情感内需的驱动下,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踊跃思考、积极探索,参与到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或活动探究的情境中,同时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众所周知,化学是这门自然学科的实用性很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情境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以致用”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这不仅破除了知识边界,还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的功用与价值。

(二)情境教学的功能

1.激发学习情感

对学习最有效的刺激方式莫过于让学生对知识对象感到强烈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生动具体的情境会激活大脑中的优势兴奋点,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的中学生。教师若能精心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有趣的现象和丰富的事实,置身其中的学生会真切地感到自己像个探索者,发现化学世界中的神奇奥妙,触“境”生情,积极活跃的情感体验也会因此产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情境教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心理磁场,充分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求知探索自觉自发地进行。(www.xing528.com)

例如,在教“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打开学生熟悉的音乐贺卡,美妙的音乐随即响起,再把贺卡中的电池取出,用西红柿、铜棒、铁钉、导线等组装成水果电池取而代之,悦耳的音乐又再次传来,当学生看到西红柿竟然也能发电,那种高兴的心情、兴奋的状态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化学科学离他们是如此得近。大家都跃跃欲试,希望能探究出这其中的奥秘,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这样的情境教学就像是一座由生活景象通往书本知识的桥梁,紧密联系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生活现象,里面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只要多留心,勤动脑,借助科学实验可以探究出其中的原理。

2.促进知识迁移

情境教学能帮助学生从真实、可感知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由于情境蕴含着相关知识的丰富背景,体现了知识产生的内部要素及外部环境。这些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加工产生积极的影响,利于学生多角度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对认知路径的自主建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内化,确保知识向真实情境迁移。另外情境所营造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也对引导学生的迁移心向十分有利,有助于增强迁移的主动性,有效提高认知的自我调控水平。综上所述,情境作为知识获取、思维发展和情感传递的载体,为实现“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发展探究能力

学生对化学现象或问题的探究能力仅靠灌输与训练是不可能获得的,只有通过日常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才能培养并逐步发展,而探究的开展需要特定的情境为它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置身于一个基于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通过感知情境中的材料发现问题并加以提出,再通过探究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认识、收获新知。整个探究过程都离不开有效情境所提供的素材支持、思维空间以及情感氛围。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底版”,精心创设探究活动情境,营造宽松有序的探究氛围,对情境中的相关主题展开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并注重科学态度的养成和科学方法的指导,通过探究实践的亲历能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4.培养合作意识

化学情境教学重视指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化学问题展开讨论、互助互学、合作探究,身临其境的学生在积极情感态度的驱动下热衷参与对化学世界的探究,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不止是认知层面更有情感层面。为了使交流合作及资源共享更加有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并重组,并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合作性情境,如游戏、辩论会、小组竞赛、角色扮演、调查研究、合作探究等,优化的内容及学习形式会促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心理需求。另外,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知识,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实验能力等因素进行学习任务的明确分工,让每位同学在情境中各司其职,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成果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这种如临其境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每位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形成了互帮互促、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例如,在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教学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二者性质上的不同,我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为题创设了小组竞赛的合作学习情境,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鉴别方案,但不能再次使用别组已用过的方案。尽管有很多种鉴别方法,但是越靠后发言的小组压力越大,因为前面发言的小组把简单的方法都讲完了。这个年龄段好奇、好胜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方案的设计。经过短暂的思考和小组交流,各小组提出了许多极富创造力的鉴别方法。两种钠盐在性质上的差别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有的小组在听了别组的发言,又产生了新的灵感,补充了新的方案。学生在探索物质性质的同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合作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5.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公众对科学的意识和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化学科学与技术、环境、生活、生产、社会等的密切关系,而不只局限于纯粹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这种认识和态度单凭教是教不出来的,只能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其去体验和感悟。情境教学把实际的生产生活场景作为化学学习的感知对象,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情境中建立概念、摸索规律、思考问题、诊断错误、领悟方法、完善知识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抽象的学科基本概念得到更深刻地理解和转化,形成科学素养所需要的学科知识能力和认识能力。

笔者在进行新课教学时,经常借助学生很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或现象做情境素材。比如为了充分说明新制氯水中次氯酸具有漂白功效,将鲜花和干花作为实验对象创设实验对比情境;讲到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时,收集该地区近期的空气质量日报以及降水的ρH公报来创设“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情境;讲到碳酸钠的性质时利用侯德榜先生的“侯氏制碱法”创设科学人文情境;讲到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时,结合补血剂上的药品说明,现场创设维生素C让血红色瞬间消失的真实情境;讲到硝酸化学性质时,联系发生的一次硝酸泄露事件,利用当时的媒体材料创设主题式情境;在讲到化学电源时,向大家展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电池,并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纽扣电池的诞生、燃料电池的优越性等化学科研知识;在讲到铁的冶炼时,借助“上海宝钢厂的炼铁过程”的视频创设情境,介绍硅酸盐工业时,借助“玻璃瓶的车间生产过程”的视频创设情境,当看到红通通的铁水出炉时,玻璃瓶被机器一个接一个“吹出”时,身临其境的学生们无不拍手称奇。这样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不胜枚举,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共同的体会,基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切身地体验到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这种感受和体验能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有助于科学素养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