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为解释知识学习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分类理论把一切学习结果都当作广义的知识,从而用新的知识观揭示了知识学习的本质。认识知识学习的本质对于教师看待知识的价值和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学习的基础。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其实质就是学生对符号、概念、命题等言语信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中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储存的过程。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提供“线索”,使学习者能在以后成功地搜索并提取信息。陈述性知识学习由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与作业,学习的保持、巩固与迁移三个阶段组成。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是学习的内部条件,其教学活动是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应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利用情境化和去情境化手段交替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的准备阶段,教师可通过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呈现经过精心安排和组织的新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情境化教学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案例最好以正例先入为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前概念。在知识的获得与作业阶段,教师可对陈述性知识进行去情境化概括,即对知识进行编码;只有进行了良好编码的知识才易于提取、组织,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新知识的同化。讲述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练习教学法有利于教师传递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体系和概念,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掌握系统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有关的原理并概括化,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广泛的迁移。在学习的保持、巩固与迁移阶段,对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可采用以下策略进行巩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对于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同样可以采用以上三种策略,只是应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例如,在使用复述策略时,不再仅是简单重复,而是利用一些特殊符号、特别标志来进行强化,还包括运用联想方式使所识记的材料被赋予某些人为的意义和“过度学习法”。所谓过度学习法,就是指当学习达到恰能掌握的程度(如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在指导学生巩固与迁移策略方面,教师可用情境化演绎练习及时指导学生巩固新知识,强化学生对新习得知识的运用。(www.xing528.com)
在实际教学中,以情境化和去情境化手段交替进行教学,还要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但无论使用何种次序方式,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由三个阶段构成:程序化—自动化—策略化。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是经过充分练习而能自动激活的产生式系统构成的策略性知识。知识有效学习的条件是自动化,自动化要依靠反复练习,通过有目的地运用练习策略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的教学策略设计中,程序性知识首先要分解组装,即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思维阶段,然后一个个进行练习,再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程序,最后通过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学习了程序性知识,还要有意识地运用,将学到的程序性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之中,迁移到实际生活现实之中,在运用的过程中使这种程序性知识达到熟练化、策略化的程度,即形成策略性知识。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元认知的自我反思与检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以此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在程序化、自动化阶段,教师要注重对知识的选择和处理加工,促进知识的概括化和分化。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如何融合是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新知识的性质与难易程度考虑对知识进行教学任务分析,合理分解组装。程序性知识重在模仿与操作,结果为自动化,认知学徒制教学策略设计较为有效,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解示例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练习教学法都不失为有效的认知学徒指导方法。在促进概括化时要提供包含正例的问题,促进分化时要提供包含反例的问题。而在学习动作步骤程序时,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一动作步骤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问题,再练习需要先行知识的复杂问题。在练习的形式与时间安排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变式练习与间隔练习更为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