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观念形成策略及案例分析

化学观念形成策略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化学基本观念“问题化”策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事物的意义与理解的过程。这就是化学基本观念“问题化”策略。当然,化学观念问题化时,要关注问题设计的质量。形成某一化学观念可能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差距。使化学观念实现向个人关键能力的转化,就是化学观念“能力化”策略。

化学观念形成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化学基本观念“问题化”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事物的意义与理解的过程。知识并非简单地为事物本身所决定,同时受到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强烈影响。同时,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亚杰发现,儿童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探索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种过程中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新的认知图式,发展思维能力的。这种观点与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学习思想是一致的。因此,以问题为中心驱动学生展开知识学习过程,成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学过程以重要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驱动与帮助下展开学习并完成意义的建构。

那么,根据这一原则,作为化学课程核心内容的化学观念,如何在问题驱动下,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开学习呢?这需要结合化学观念的基本特性进行具体分析与设计。化学基本观念既是化学学科关于物质世界的基本观点,也是该学科探究物质世界的基本方式,本身就承载着化学研究所面对的基本问题与研究方法,因而化学观念是化学观点、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统一。为了落实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问题中心原则,我们可以分析化学基本观念中所包含的化学观点、研究问题与方法思路,从而将其中所蕴含的基本问题揭示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基本问题进行分解与转化,使之成为学生建构化学观念需要解决的课堂学习问题,从而实现化学基本观念的“问题化”。这就是化学基本观念“问题化”策略。

化学基本观念“问题化”策略的具体方法途径为:①分析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有关化学观念,再在化学观念的统领下梳理学科知识,为围绕化学观念进行的教学做好教材分析,确定化学观念教学目标,即艾里克森所说的基本观念转化为基本理解;②重视前概念对学生学习和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性,分析学生将要学习的化学观念的前概念,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做好学情分析,即确定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说的学生现有发展水平;③形成基本问题,结合基本理解和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设计一组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形成观念理解。

问题化策略以化学基本观念转化而来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建构、形成化学观念。当然,化学观念问题化时,要关注问题设计的质量。

另外,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形成某一化学观念可能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差距。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和预设的化学观念之间存在不止一个需要解决的困难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问题之间要有层次性,每个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就像学生前进路上的台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意义的建构。

(二)化学基本观念“情境化”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如果脱离具体情境,把从具体情境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化的知识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那么,学生习得的这种知识,在用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难以用于社会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知识与情境是结合在一起的,知识不可能脱离情境独立存在,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习本质上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即用于学习解决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境,也就是问题需要“情境化”。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动机。情境创设应当具备以下两个要求:①情境化要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知识的生动性、丰富性,使知识具有可迁移性;②情境要真实,作为承载问题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情境,教学时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具有真实感,使他们觉得情境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情境与问题应当自然结合,生搬硬套的情境或者虚构的情境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别扭,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特点的局限,可能无法提供真实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模拟现实场景还原情境。比如对于共价键教学,我们无法进入共价键微观世界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但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结构观,可以通过模拟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模拟动画、实物模型、结构示意图等。

(三)化学基本观念“生活化”策略

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而这种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应当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就是解决生活中复杂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习应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或者是在近似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课堂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建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应当进行生活化处理。(www.xing528.com)

情境生活化是让情境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为背景,或者将情境与生活密切联系,让情境具备生活味。生活中真实的情境能给学生真正的生活体验,熟悉的生活场景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生活化的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联系生活,提供真实的或者相近的生活场景,将情境生活化。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将生活中的智慧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科学的化学观念。

(四)化学基本观念“能力化”策略

化学基本观念能力化就是个人在化学学习中不仅要形成化学观念,而且要使化学观念最终能转化为个人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关键能力。能力不仅由教授的知识组成,而且可以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习得。使化学观念实现向个人关键能力的转化,就是化学观念“能力化”策略。

维果斯基认为认知的过程受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影响,受社会因素制约。知识是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在维果斯基的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认知理论发展的总趋势。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看来,认知是在个体的认识建构活动之上,加上同他人的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仅强调个体心智活动的主动性,还应兼顾社会互动、磋商、讨论,直至形成共识。沟通活动是认知形成的中心,课堂教学归根结底是一种以对话为媒介的交互作用的文化实践活动。建构主义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中的对话、协作、沟通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与教师、专家、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完善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可以说,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学习活动,对话、协作、沟通交流是活动的具体形式。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围绕解决问题而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形式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探究活动、反思活动等方式,实现化学观念的能力化转变。

化学基本观念形成的“四化策略”可以将目前已有的一些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化学基本观念教学策略,具体见表1。

表1 “四化策略”内容结构

化学基本观念教学的“问题化”策略、“情境化”策略、“生活化”策略和“能力化”策略不是彼此孤立的。四种策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化学基本观念教学时,化学基本观念要问题化,情境化,生活化,能力化;具体地说,就是先确定课堂教学中需要建构的化学观念目标;目标确立后围绕目标进行问题化处理,明确通过哪些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再将这些问题情境化,即为问题选择或创设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境;而情境的创设要跟生活实际结合,选择真实生活场景或与情境有关的生活场景作为问题情境的背景。因此,化学观念的问题化策略、情境化策略、生活化策略和能力化策略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是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