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艺术与声乐演唱教学:呼吸原理解析》

《声乐艺术与声乐演唱教学:呼吸原理解析》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而论,整个呼吸过程均包含吸入与呼出两个方面。经咽喉以及气管、支气管等流进肺泡内,这就是吸气。一方面它是自动的,或叫本能的、非意识的,完全不用意识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在一定的限度内,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是可以用意识加以改造的。这样一来,歌唱时呼出的气息无论排气量、均匀度以及流动时所产生的动压都要比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气加大很多。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既有很多相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而论,整个呼吸过程均包含吸入与呼出两个方面。当人体横膈膜本能地下降时,胸腔亦本能地向外扩张。这时,肺脏就随之膨胀。空气便自口、鼻而入。经咽喉以及气管、支气管等流进肺泡内,这就是吸气。当横膈膜抬升,胸腔放松,肺脏就随之收缩,它的容量逐渐减小,把气体从肺内排出,这就是呼气。

肺脏自身并不具备吸入空气的功能,它须借助其他器官的作用被动地完成充气过程。肺的周围是胸腔,下部是横膈膜,横膈膜由呈放射状的肌肉构成,四边附着在胸廓周围,肺和这些器官之间仅仅隔着两层紧贴在一起的胸膜。胸腔的形状像一个由胸骨与肌肉组成的笼子,横膈膜就像笼子的底。因此,横膈膜与胸廓的运动必然牵动着肺脏。

呼气的过程则是由肺脏自身来完成。从解剖学知识中可以知道,肺泡的周围除了血管网外,还有一层由纵横交错的弹性纤维织成的网。它们好像一条条橡皮筋一样,当胸部和横膈膜肌肉收缩时,它们随着肺泡的膨胀而被绷紧。当这些肌肉放松不再拉紧时,它们又缩短,压迫肺泡,把肺泡内的气息排出去。在日常情况下,人的呼吸频率大概在每分钟16次左右,每次吸入空气量约为500mL,只需1/20的肺泡张开。但这只能提供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空气量。如果需要更多的气息,就要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或增加呼吸深度等途径来实现。歌唱时的呼吸主要是通过增加呼吸的深度来加大气息量。在正常的呼吸循环中,气息的最大出入量可能是在500mL上再增加1500—2000mL。但在实际呼吸中,即使把气息尽量吐出,也仍然会在呼吸系统里存留大约900mL的残留气息。把这些容量加在一起,成年人的最大呼吸量是3000—3500mL,而训练有素的歌唱者可达6000mL以上。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差(吸气后与呼气后胸围大小之差)为5—7cm,经过锻炼的歌唱者的呼吸肌肉力量强,肺组织弹性好,肺活量大,呼吸差可达7—11cm。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横膈膜上下活动的幅度约为4cm,经过训练的歌唱者可达6—7cm。经测量,横膈膜每下降1cm,胸腔容积就能扩大2500—3000mL。(www.xing528.com)

歌唱时的呼吸运动是在意识与非意识的双重作用下进行的。一方面它是自动的,或叫本能的、非意识的,完全不用意识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在一定的限度内,呼吸的深度和频率是可以用意识加以改造的。吸气时,胸腔向周围扩张,横膈膜从上到下收缩,肋骨、肋间肌横向活动等,使肺脏不仅上叶的肺泡参与活动,中叶与下叶中的肺泡也随之充气,这在声乐教学中称为加大吸气的深度。呼气时,为了提供歌唱发声活动中不同音高、不同强度、不同音色与不同表情所需要的排气量,需要对气息呼出的方式进行必要的调节。为此,应改进以腹直肌为主的呼气肌肉群和以横膈膜为主的吸气肌肉群的自然收缩与自然放松状态,通过训练这两组呼吸肌,形成一种“对抗收缩”与“相对放松”感,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的目的。这样一来,歌唱时呼出的气息无论排气量、均匀度以及流动时所产生的动压都要比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气加大很多。[1]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歌唱时虽然要比日常生活中吸入更多的气体,以完成歌唱活动中所必要的多种发声要求,但并不是气吸得越多越好。经验证明,过多地吸入大量气体,不但不能被有效地利用,相反,还会导致发声器官过度紧张,束缚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不知不觉地升高音调或降低音调。当肺部气息吸入过量后,横膈膜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而影响其收缩活动的灵活性,使气息运动失调,有时甚至会导致气息失控而很快消耗掉。因此,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只有在一定限度内增大吸气量进行歌唱,才能使横膈膜处于灵活有力的弹性收缩状态而有利于气息的运动,而呼出的气息也应以更富有压力、更节省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