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总体精神,结合声乐教学的个性特征、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心理、生理活动的特点而提出来的。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声乐教学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音乐艺术学科。声乐的课堂教学因对象不同,情况千变万化,方法也会灵活多样,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也会因人而异、各有不同,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但仍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教学基本原则。掌握和遵循声乐教学原则,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艺术创造力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声乐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声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声乐教学中,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完整的、统一的。声乐教学的思想性既取决于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时也是提高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要保证。
1.声乐教学的科学性
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科学的。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是科学的。声乐教学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给学生讲授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发声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并且能够反映当代声乐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所教授的呼吸、发声、共鸣、语言、艺术表现的方法,符合生理机能运动的自然规律,符合物理学和音响学的发声原理,符合语音学的发音原理,符合嗓音卫生的科学原理,符合艺术表现的审美要求和艺术嗓音的发展要求,使教学内容具有严谨的科学性。[2]
声乐教学的科学性还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每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施教,同时也反映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上。
在声乐教学中,离开了科学性就无法再谈思想性和艺术性。如果在声乐教学中科学性得不到保证,教师把一些陈旧的、错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或者用已被摒弃的、错误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更无从谈起。
2.声乐教学的思想性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思想性较强、训练价值较高的中外声乐作品作为训练曲目。学生通过演唱合适的声乐曲目,能够体验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健康的思想感情、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达到艺术教育所具有的道德教化功能。
3.声乐教学的艺术性
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由音符(包括休止符)和文字相结合,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贯穿整个声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原则之一。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和应用的过程,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重视将声乐理论的讲授与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逐渐养成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全面、透彻地理解理论,充分认识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理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体现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对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并能胜任工作,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角色转换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另外,声乐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实践还远远不够。无论学生将来是走向讲台还是舞台,都要与听众见面。因此学生还必须参与艺术实践和舞台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在演唱实践中熟悉舞台、熟悉观众,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技术与艺术表现。同时,教师也将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演唱,检验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总之,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声乐教学是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声乐艺术道路上发展艺术创新能力,逐渐走向成熟和完美的必经之路。
(三)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嗓音条件、音乐基础、演唱水平、文化修养、思想素质、艺术趣味、性格爱好以及年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都各不相同,这些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地做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教师应在了解和研究每个教学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声音观念研究学生歌唱发声中的长处、短处及存在的问题;以准确的听觉和判断能力,认真鉴定学生的声部和声音类型。然后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与授课方案,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发声练习和教材曲目,按照不同程度选用不同教材,使所选用的发声练习与教材曲目,既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又能使学生扬长补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效果。
第三,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歌唱技能的培养上,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为他们将来形成不同的演唱风格奠定基础。
第四,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还体现在对每个学生歌唱发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对症下药”。“症”是学生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即“症结”;“药”,就是教师在克服这些“症结”时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措施。
总之,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既要注意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与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获得最佳的发展。
(四)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1.系统性
系统性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声乐的教学大纲、选用的教材和每学年规定必唱的曲目,都以系统性为依据。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声乐学科本身的逻辑系统顺序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特别是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声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循序渐进
声乐教学的对象是人,人对任何一门科学的认识,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声乐的“乐器”是人的身体,具有明显的非直观性,歌唱时“主观声音”与“客观声音”明显不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声乐教学必须在系统性的前提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声乐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训练声音时循序渐进
声乐教学中的循序渐进,首先体现在声音训练的基本步骤上: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的基础,过渡好换声区,进而发展高声区,达到声区的统一,最终完成制造歌唱乐曲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顺序,又不能截然分开,要兼而有之,交叉进行,同时要在稳中求进,而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还没有扎实地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就过早地扩展音域,盲目地练习高音,一味地追求音量,甚至想寻求一条捷径,一举成功,其结果都会适得其反。
(2)解决发声问题时要循序渐进
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也体现在解决学生歌唱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时,要分阶段、有主次地进行。如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应重点解决好学生存在的一两个突出问题,使学生有突破性的进展;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无所适从。
(3)选择练习曲目要循序渐进
教学中的循序渐进,还体现在选择教材曲目的难易程度上。在选择教材曲目时,教师应按照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程度,从浅入深,由易到难,以易为主。同时,教材曲目的难易程度,不能仅看发声技术上的难易,还要看音乐表现上的难易。在歌曲的音乐表现上,也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绝不能把发声技术与音乐表现看成是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二者应是声乐教学整体中的两方面,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材曲目选择上的循序渐进还体现在给学生演唱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度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使他们的阅历、知识积累的程度,对生活的体验、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给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要从思想内涵相对简单、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他们能够感知到的开始,逐渐向有一定思想内涵深度,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早期作品过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运用恰当的声音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最终达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的效果。
(4)选择教学用语要循序渐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用语的选择同样要由浅渐深、由简到繁。对刚开始系统地接受声乐教育的学生,教师不应多讲过于陌生的专业术语,而应该运用一些生动的、易懂的教学语言,使他们能够迅速理解并接受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实践。
在声乐教学中,如果违背了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忽视学生量的积累和基础的夯实,急于给学生拔高度,用技能难度和思想深度都是学生力所不及的声乐作品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不仅会使学生养成更多的毛病,甚至会毁掉学生的前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