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继民学术文集中的天象物宜生态认知

安继民学术文集中的天象物宜生态认知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是一个大数,这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没有问题。空间的六方六合于人体,决定了它的确定性甚至神圣性。正缘于此,中国人也就没有宗教,它以神秘数字的知识确定性来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却同时利用这一组数据满足农耕民族的初级关怀和基本关怀。在农耕时代,掌握了天文和历法也就获得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自由,实现了天下秩序和生态自由的最高层次平衡性互补。

安继民学术文集中的天象物宜生态认知

“六”是一个大数,这是没有问题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没有问题。空间的六方六合于人体,决定了它的确定性甚至神圣性。后来的《周礼》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一直延伸到后来的“三省六部制”,最后被简化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制”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体制性的大证据,历代皇帝绝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六六大顺”,它有更深广的思想背景。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六”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六的文化”,因为“六”神奇地演绎出64 这么一个“天数”,一个不仅关乎空间而且关乎时间的神秘之数。

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一年的时间长度是365 天5 小时48 分46 秒,元代科学郭守敬早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301年把这个数字精确到365.2425天,这一成就现在仍赫然摆在嵩山脚下的登封告成,它就是现被当作旅游景点的观星台。我们把这个时间数称为太阳历每年的天数,可是中国传统的综合性思想方法从来不单取太阳历,而是一定要加上另一显眼天体月亮所标识出来的太阴历。太阴历中的朔望月每月的天数是29 天12 小时44 分3 秒,约等于29.5 天! 中国人很早就精确测定了这一时间长度并将它应用在我们的农历之中,农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综合,现在仍附在所有的公历系统中。《周髀算经·日月历法》中出现了383 又940 分之847 这个数据,折算下来是383.9,约等于384。这个数据不正好就是六十四卦的爻数吗? 6×64 =384。太阳历舍弃了月相,将一年分为12 个整月,我们的先祖为了把月相整合进来,农历自古就是置闰的,所以,《周易·系辞》中有“五年再闰”之说,后来,这个数据精确到19年7 闰。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闰年13 个月的总天数正是384 这个爻数,而闰年的整数循环周期数19 加上太阳历的正整数365 也恰好是384 这个爻数。时空在这里如此神奇地关联起来,这确实是有些神秘的,因为科学只能描述它而绝不可能有效地解释它。一切能满足终极信仰的话语解释最终都是神秘的,各种宗教皆然。正缘于此,中国人也就没有宗教,它以神秘数字的知识确定性来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却同时利用这一组数据满足农耕民族的初级关怀和基本关怀。这不仅可以解释先秦阴阳家何以能成显学而盛极一时,而且能够解释它的替代形式,即董仲舒“人副天数”的宇宙图式说。在此基础上,关于《周易》的种种象数解和义理解,也都不免带上神秘色彩。道家宋明理学中被哲理性地整合后,一方面出现了阳明心学的道家化分化,一方面把原始的各种方术留在了道教这样一个文化收容所中,所以才会有上世纪文化大家鲁迅的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说和陈寅恪“道教之真精神”的说法,因为道家被佛教逼得不得不采取宗教形式之后,他们真正关心的仍然不是宗教而是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根基竟有五千年之久之深厚。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界精英以孔老或老孔为界把五千年一刀截断为二,但二十年以来的新道家却试图用“科学易”的新方法重新继此绝学,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可以说是一种阴阳互补吧!

阴阳观念不仅进入八卦系统,也进入五行系统。阴阳观念进入五行系统,可以说是对老庄道家“万物”观念的新诠释,这可以理解为万物归类范式的思想方法革命。天有五星,地即应有五行,人有五官、五指,也就希望将万物一律归类为“五”,于是,就有几乎是无数多的关于“五”的分类,比如儒家的“五伦关系”,仁义礼智信“五常”等也掺和进来。如果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一个圆周内五角星的交点上,置入水→木→火→土→金,并沿着圆周做无限循环,这叫作“比相生”关系,而沿着五角星方向形成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的关系,这叫“间相胜”。相生与相胜关系也就是五行的内在阴阳关联性,每一“行”都可以通过相生与相胜两种关系和另外四“行”关联起来,这就是五行数的内在逻辑,即把一切都以象比类地关联起来的相像关联逻辑。这种美学性质的关联当然还不曾得到欧美科学的承认,但中医是有效的、有用的,也就是说,五行理论在中医的阴阳辨证中显现出了它无可争辩的功能性,有确定功能的事物一定有它的内在结构,科学早晚会对它作出适当的解释,这一点是可以确信的。其他如人格类型的,京剧脸谱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许多审美性的想象关联虽然看起来很荒唐,却不乏启人心智的价值。(www.xing528.com)

农业生产随四季作出安排,农作物和各种植物也随季节有规律地循环,人的作息时间也就不得不顺应这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常挂在嘴上的“天人合一”实际上不过是阴阳互补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已,互补思维永远是功能性的。我们的文化从来都随着自然的节奏律动,这是最大也是最基本的生态环境意识。因为正如刘明武先生所说:“天文学是天下第一学,历法是天下第一法。”在农耕时代,掌握了天文和历法也就获得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自由,实现了天下秩序和生态自由的最高层次平衡性互补。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最大特色,甚至是所谓“超稳定系统结构说”(金观涛)的一个最基本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