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继民学术文集:生命意义理性顿挫

安继民学术文集:生命意义理性顿挫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6]重要与否的问题,也就是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的问题,也就是生存意义、生命意义的问题。照此说法,人生所以是没有意义者,因为他本身即是目的,并不是手段,人生的本身,不一定是不值得生底。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的目的,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彰显上帝的荣耀”。百年“现代”思潮实际上是对人生意义失落的焦虑。

人生意义作为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把人生作为生命过程,我们称之为生活意义;一是把人生历程作为整体“一件事”,我们称之为生命意义。

这里,我们先从生命意义说起。

人生作为“一件事”,生命作为整个一个对象、“东西”[4],它是彻底不“自由”的。生,没人征求我们的意见;死,阎王也不发征询函。整个这件事既不属人,也不属社会,它属自然,是自然的“一件事”,是一件自然界的事。

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人难道像一条狗、一头猪那样,生就生了死就死了? 当朋友无声无息地死了的时候,感叹之余,我们会说:人活这一辈子有啥意思?! 这就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先请看冯友兰是如何追问的。冯友兰《新原人》劈头一句就说:“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 有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底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5]对于这个作为生命意义的追问,冯先生在后面解释说:“他们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实即是问:人在宇宙间,有何重要?”[6]重要与否的问题,也就是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的问题,也就是生存意义、生命意义的问题。

可是在《新原人》中,冯友兰对此却并不曾给予直接的回答。在著此书的前一年,他在《论悲观》一文中却有着很完整、很丰满的回答。(www.xing528.com)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恐怕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生是一件事,这一件事不是有目的底,说他不是有目的底,并不是说他是盲目底,无目的底,而是说他是无所谓有目的底或无目的底。人生中的事是无所谓有目的底或无目的底。我们可以问:结婚的目的是什么?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但人生的整个,并不是人生中底事,而是自然界中底事。自然界中底事,是无所谓有目的底或无目的底。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不能有答案的。有些人问这个问题而见其不能有答案,遂以为人生是没有意义底。又不知“没有意义”有不同的意义,以为凡没有意义底事都是不值得做底,遂以为人生亦是不值得生底。照我们的说法,人生诚可谓没有意义,但其没有意义是上所说“没有意义”的另一意义。照此说法,人生所以是没有意义者,因为他本身即是目的,并不是手段,人生的本身,不一定是不值得生底。[7]

这种以不答作答的方式,是典型的儒家方式:“未知生,焉知死?”因为我们无能力回答人死后是化为“虚无”,还是转化为某种神秘的“存在”,所以,人生也就没有目的,人生“不是有目的底”,也就“诚可谓没有意义”。事实上,除了宗教比如基督教外,中外哲学家们也都是类似的答案。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人的目的,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彰显上帝的荣耀”。人生有了目的,因此也就有了意义。近现代以来,科学昌明,宗教衰落,随着尼采宣布“上帝死了”,“虚无主义的降临”[8]已成欧美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精神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百年“现代”思潮实际上是对人生意义失落的焦虑。

马克思早年曾用反问的语气对关于人生的追问说,你提出了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却又要我来回答它,请问这种提问本身是理智的吗? 并且遗憾地指出,神的观念是很难在人们头脑中消除的,因为它和人们的生活经验相矛盾。[9]分析哲学家艾耶尔首先承认“这些问题没有真的答案”。他在分析了基督教设定“超越的存在”即上帝,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理性追问后,便得出了与冯友兰、马克思完全一致的结论:“追寻我们生存的终极目的或生活的真正意义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提出了不可回答的问题,就不应为其不可回答而懊恼。”“为逻辑上不可能的东西而痛苦却是不明智的。”[10]可见,哲学理性在这里遇到了一个不可克服的界限,困顿逡巡,显示了人类在终极问题上的无奈和宿命。哲学家在这里并没有提供供公众选择的备用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