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度过初二高危期
陈忠师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初二年级组的全体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利用这个时间,我想和各位家长交流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现状;二是初二学生特点分析;三是家长需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四是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现状简介
我们学校自2013年三校合并以后,规模扩大了很多,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200多名。教职工287人,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磨合,学校平稳过渡过来。今年暑假里,赵传业校长带领学校班子,从8月4日到8月25日,经过20多天的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并出台了《洪凝初中教职工双向选择竟聘上岗实施方案》,8月27日、8月28日两天的时间,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双向选择竟聘上岗。经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学期开学以来,无论从教师还是到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开学以来,我们的四位主任、16位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7∶00前早早来到学校,组织学生早读,晚上直到9∶30学生熄灯睡觉后才离校,一天在校时间达15小时之多,我们的任课教师白天认真工作,晚上不怕路远,按时到校检查晚自习。正是教师们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一步一步地改变着自己,改变着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学校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今后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已经着手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课堂教学,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改革课堂,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二是实行周清,每周对本周数学、英语、物理所学内容进行质量调查,督促师生认真完成当周的学习任务。三是分层辅导,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对学生有了全面了解并能完全掌控学生秩序的前提下,实行分层走班、分层辅导,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最大化的发展和进步。四是建立虚拟课堂,让优等生更加突出,让特长生突出特长,让“瘸腿科”的学生解决学科的“瘸腿”现象,从而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五是作业,解决无效作业的问题。
本周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开放周,具体安排:周二一部(1—8班)全天开放,周三二部(9—16班)全天开放。真诚地邀请各位家长来校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
相信随着学校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再加上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学校一定会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佳绩,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
我们初二年级共有学生716人,16个教学班,教师63人,这些任课教师都是在双向选择竟聘上岗中精选细挑出来的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的63位教师有信心把我们的年级建设成为优秀的年级,有信心让每一位学生在新的学期里健康成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家长主动配合,大力支持,积极向我们提一些好的建议或意见,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二、初二学生特点分析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但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的学生主要在14、15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父母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在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这一时期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矛盾重重。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情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会冒着被暴露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她们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她们的情感很脆弱,最容易冲动,做事也很莽撞,后果意识能力差。
这一时期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家长要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不良的刺激对孩子产生影响,要注意从家庭生活到电影、电视节目、网络的影响,一定要有适度的选择。
这个时期学生的最大特征是冲动,好奇是他们一生中的高峰。他们虽达不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教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抽象的逻辑思维有了发展,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在认识事物和考虑问题方面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来支持,认识还比较片面、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经常凭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人和事。二是独立性和差别性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满足于教师和课本中的解释;有时会提出相反的看法,最喜欢争论,在家长面前更是如此;有时很片面,很有主见,有时会自信过头。三是逆反心理比较重。家长教师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是人生第二次反抗高潮的具体表现,所以父母、教师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学生既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三、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容易产生以下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经常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逐渐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在孩提时代的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地选择放纵、溺爱。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
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在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四、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去考虑。
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事实不然,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学校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在孩子的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方面,则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学校不准学生留长发、吃零食,戴首饰,带手机、贵重物品到校,请家长朋友们在这些方面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涉及教师问题时的言传身教问题,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的缺点与是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性格、脾气等方面的缺点。对此,家长要客观正确地看待。如果在孩子面前经常谈论教师的缺点,不仅会影响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会降低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信其师,方能听其道”。
(二)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礼物送给孩子。但经相关调查,孩子除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1.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第一,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第二,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第三,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以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第四,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互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2.把你的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3.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孩子一起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爱抚、你的信任当作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4.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以下六种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第一,冷漠——爱的剥夺。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在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成年犯罪分子由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www.xing528.com)
第二,剥夺孩子玩游戏。孩子的天性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的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做作业,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忙得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孩子在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第三,忽略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得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总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放在心上,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第四,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有些父母会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地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处,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作“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像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还是很难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
第五,家庭离异,迁怒于孩子。有的夫妻在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会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而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第六,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孩子往往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有些不值钱。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中独生子女偏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5.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实施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不停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一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连最基本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爱。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过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三)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相关调查,孩子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以下四种。
1.唠叨型
孩子明明已经知道某个道理,但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我们越说,他越听不进。
2.迁移型
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至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我们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3.提审型
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对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我们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4.揭丑型
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望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四)学会和孩子交朋友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怎样和孩子交朋友?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一件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例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
2.学点新人类语言
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总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有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我们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地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等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与父母进行交流,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总是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4.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做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五)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的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父母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最后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六)关于分数问题
大家都很关注自己孩子的分数,我也是家长,完全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教育有其规律性,影响分数的因素有很多,分数是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人努力的程度、家校配合情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分数,作为教师,我们会通过分数反思教学行为,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达到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的效果;作为家长,也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自己孩子身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我想强调一点,分数很重要,我们始终把学习成绩看作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全部,更不应该是我们评价孩子的唯一砝码,我诚恳欢迎各位家长就这个话题和我讨论。
(七)关于是否给孩子压力的问题
在分数问题上乃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互相埋怨、推卸责任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自觉性不强的孩子,需要给其必要的适当的压力,但对于那些学习上已经很刻苦但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我劝家长们不要再施加压力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全国不断地有中学生因为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离家出走而精神错乱,甚至跳楼自杀的案例,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真的很辛苦,心理也很脆弱,需要我们呵护。
(八)成立家长委员会
以下是美国人的一段话,与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勉:
儿童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主张正义;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具有信念;如果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爱。
各位家长,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牵涉社会、学校和家庭多个方面。有人做这样一个比喻:“问题学生好比病人,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家长能配合学校的工作,双管齐下,我想这样的教育效果会好很多。
讲了这么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有讲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今后我会继续我的教学宗旨,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学校的工作能取得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子女一定能在我校取得更大的进步,祝我们的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