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扭转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提前消灭学生听课中的“拦路虎”,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讲水平。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要使课堂上涟漪不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在课前便拥有一杯属于自己的水。
那么,怎样做好预习呢?传统预习的执行,往往是教师在一节课的结束时,随意布置让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知识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传统预习模式主要包括“翻、画、做、想、练”五步。一是翻。根据教材中新的学习内容,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与新教材中有重要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教学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时,在讲课前,教师一定会引导学生回想轴对称图形,如果学生回忆不起来,就要翻找以前的课本进行复习。二是画。在预习新课时,对课本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及一些看过书后仍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志,如“…”“?”等。三是做。学生在预习中要勤动手,针对一些实验、图形、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检查了其预习的效果。四是想。在预习中要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通过思考,能针对预习的新知识提出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教师、同学进行探讨。五是练。对新课预习过后,我们要能针对预习的新知识,选择一些与新知识内容关系密切、难度适宜、题型相近的习题进行练习,以检查预习的效果。
传统预习的方法中有可取的先进精神,但预习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对于没有量化标准的作业选择随意应付的态度,导致预习达不到预期目的。个别学生从未体会到预习对于其学习带来的帮助,不能领会预习的真正意义。
我们经过借鉴与探索,形成了本校的目标化预习模式。以下以数学学科为例进行说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本书重点研究的方向是从教师角度,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设计出能让学生量化达标预习的预习单。由于初中数学的课型主要分为数学概念课、数学命题课、数学解题课与习题课、数学复习课、数学实践综合运用课等不同类型的课,不同课型的预习有不同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为“轻负高质”课堂服务,对学生的学情和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最后丰富研究方式,采用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使研究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以下列举两种课型的预习单设计。
(一)概念课的预习模式
概念课,即让学生认识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定义的完整认识,而定义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具体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定义的新概念。这些定义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些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这种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立即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此类课如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其预习单的设计如下。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
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辨别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的系数。(难点)
3.先拿下的目标:
①我知道:怎样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其解法、步骤是什么。
②猜想:一元二次方程应备哪些要素。
③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什么。
4.让我们大显身手:
①我能辨: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略)。
②我能做:将方程(方程略)化为一般形式,各项系数分别是什么。(www.xing528.com)
以上预习单中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并设定难度梯度不同的题型。对于预习单的使用则是通过阅读课本就能回答的基本概念,以及通过对概念的认识设定的辨析题。基本知识中有旧知和新知,基本考核通过之后又紧扣教学目标设定新知的外延拓展题目。学生在预习中容易生成错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对于概念的理解会有偏差,这样在课堂的新知的探讨中学生能有目的、有对比地听课,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在头脑中构建新概念的认知。
(二)空间平面图形课的预习模式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已经脱离形象、直观阶段,能进行抽象、复杂的思维能力,在这一学段,学生将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对于已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图形变换和物体相对位置等,这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针对这一模块,以下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圆锥的侧面积”为例设计预习单。
课题:“圆锥的侧面积”。
组名:______姓名:______
1.预习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了解圆锥的特征,知道圆锥的侧面、母线、高、底面半径、侧面展开图等。
②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先拿下的目标
①动动手:做一扇形,将扇形两条半径重合,观察。
②摸一摸:从触觉、视觉角度,感受你做出来的圆锥的特点。
③说一说:圆锥的侧面、母线、圆锥的高、底面半径、侧面展开图等。
④写一写:填写课本P74页的表格。
⑤试一试:圆锥侧面积计算。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要求,预习单的设计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几何体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应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态,让预习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明确化,课堂教学目标下放在学生的主动预习中,让学生在课前即明白自己在课堂中要获取哪些知识,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同时,课程标准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预习开始备课,课堂的呈现不再是预设情景,课堂是活力的、多变的,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并使课堂教学走向现代化,走向轻负高质。
创新思维总是基于每个孩子特定的思维燃点,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教师只有为孩子的思维创设足够的时空环境,才能推动思维火花的破擦而出。没有足够的时空等待,我们是看不到孩子的思维之花迎风绽放的。
用各种教学技巧堆砌起来的知识和思维的大量过滤不是高效,只有建立在充分的预习基础上的高效才会是真正的高效。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教师的影子,挑战权威、挑战自我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我教育生根发芽的时候。教育更需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充分良好的预习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结构趋于一个更合理的分布,使各学习要素的融合更加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