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结构和分类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结构和分类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竞技健美操中,相应地也可以划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由此可以认为,在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构成要素中,运动素质对于体能水平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身体形态因素,处于核心重要地位。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结构和分类

3.3.3.1 竞技健美操体能的结构与要素

系统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间一种本质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功能的有机整体,同时,这个系统本身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体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有着自身的层次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结合、作用而使系统在特定时空中呈现一种存在状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同时,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子系统,存在于更大的系统环境当中 (图3-5)。

图3-5 体能系统及其相关的系统

如前文所分析的,体能的外延包含了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影响,在体能系统中以一定的层次和结构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体能以人体基本结构和机能为基础,以运动素质的形式综合、能动地表现出体能水平。对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优美的身体形态和出色的身体机能是运动素质表现的基础,全面而专项化的运动素质是体能水平最外在和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健康水平则渗透在人体各项形态机能素质之中。影响体能的环境因素不断的变化,体能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发生阶跃,从而引起机体功能改变 (图3-6)。竞技健美操体能在训练活动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掌握竞技健美操技术、适应训练活动的基础; 第二,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及促进其损伤后的康复。第三,有助于运动员适应环境变化。

3.3.3.2 竞技健美操体能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体能的分类有多种 (参见3.3.1.2)。我国目前的训练理论中,按照与专项的关系,把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在竞技健美操中,相应地也可以划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一般体能即基础体能,是运动员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柔韧、耐力、速度、协调等运动素质。专项体能是与专项关系紧密的运动能力,是有选择性的基础体能,同样也是在专项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素质。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为了认识的方便,根据身体完成竞技健美操特定专项动作类别的不同,本文把竞技健美操的专项体能分为难度动作体能、成套耐力体能、过渡连接动作体能和配合动作体能,这些动作的体能基础是以不同的力量、柔韧、耐力、速度、协调等运动素质有选择地,能动、综合、整体地予以呈现的 (图3-7)。

图3-6 体能系统各要素的结构层次

3.3.4 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是体能的物质基础,是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竞技健美操是表现难美项目,形态美是项目的必然要求。反映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 高度 (身高、坐高、足弓高等),长度 (下肢长、臂长、头长、颈长等),围度 (胸围、臂围、腰围、腿围等),宽度 (头宽肩宽、髋宽) 和充实度 (体重、皮脂厚度等)。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如心脏纵横径、肌肉形状与横断面等等。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求良好的身材比例及身体成分,2008年德国乌尔姆第十届世界竞技健美操锦标赛期间,来自加拿大多伦多Seneca大学Round G. Weese教授对成人组男女运动员的形态进行了测试,并对奖牌获得者和无奖牌获得者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表3-14)。Round G. Weese采用的指标有: 身高,坐高,体重,围度指标有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皮脂厚度的指标包括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沿、髂脊、腹部 (肚脐周围)、小腿中、大腿七处的皮脂,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形态指数。

图3-7 竞技健美操体能的分类(www.xing528.com)

THR=坐高/身高,反映身体的结构特征; BMI=体重/身高,反映身体的充实度; WHR=腰围/臀围,反映身体形态结构及比例特征。

身体成分中,SOS5为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沿、髂脊、小腿中部五处皮脂之和,SOS7为七处皮脂之和,SOTS是肩胛下和髂脊两处的皮脂之和。

表3-14 第十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男子运动员身体形态各指标均值与标准差 (N=83)

表3-15 第十届世锦赛男子运动员奖牌获得者与无奖牌获得者形态指标均值与标准差

表3-16 第十届竞技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女子运动员身体形态各指标均值与标准差 (N=121)

表3-17 女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奖牌获得者与无奖牌获得者形态指标均值与标准差

(表3-14至表3-17数据来源自国际体联健美操技术委员会)

根据国际体联健美操技术委员会提供的数据 (表3-14至表3-17),从中可以看出,当前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为: 身高171.7cm (SD=7.32cm),体重69.12kg (SD=6.27 kg),THR指数为53.82 (SD=0.202),BMI指数为0.235 (SD=0.169),WHR指数为0.834 (SD=0.046),身体七处体脂厚度为44.93mm (SD=8.96mm); 女子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为: 身高159.71cm (SD=6.8cm),体重53.43kg (SD=5.55kg),THR指数为53.67 (SD=0.550),BMI指数为0.209 (SD=0.014), WHR指数为0.738 (SD=0.071),身体七处体脂厚度为52.63mm (SD=9.84mm)。

获得奖牌和未获奖牌的男子运动员在形态特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有皮脂厚度上,虽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未获奖牌的男子运动员的皮脂厚度都要高于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对于女子运动员而言,获得奖牌和未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在SOS5、SOS7、SOTS上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获得奖牌的女运动员的皮脂要低于未获奖牌的女运动员,但在BMI指数上,两者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以认为,在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构成要素中,运动素质对于体能水平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身体形态因素,处于核心重要地位。这启示,在体能训练或体能水平评价中,对于训练和指标的选取,男子运动员应重点关注运动素质方面,而女子运动员除注重运动素质外,还要将体脂含量纳入到指标体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