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户在选购主板之前基本已经确定了所需电脑的档次,也可以说确定了所使用的CPU的类型。当然,选购主板和选购CPU一样,都需要确定是使用Intel系列的CPU,还是AMD系列的CPU,因为它们的插槽不一样。
第一步:选择品牌
一般具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无疑会让用户在选购时比较放心。目前市场上的品牌主板厂商有华硕、微星、技嘉等几家。这几个品牌的主板在做工、稳定性、抗干扰性上都处于同类产品的前列,并且售后服务也很完善。
第二步:看内存插槽类型
目前主流的内存有DDR3和DDR4两种,这两种内存的插槽互不兼容,不能通用,如图2-44所示。而且一般主板只采用其中一种插槽,所以在选购主板的时候要考虑准备采用的内存类型。
图2-44 主板内存插槽
第三步:观察主板做工
在确定了主板的品牌之后,按照所选CPU选择相应的型号。在挑选主板时,要仔细观察主板的做工,例如查看主板印刷电路板的厚度,查看印刷电路板边缘的光滑度,检查主板上的各焊点是否饱满有光泽,焊点排列是否整洁,以及查看主板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第四步:看主板的用料
“用料”指的是主板上的元器件,用料的好坏其实就是指主板上元器件的质量及性能的好坏。但是,用料的好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所以主板之间的用料不能像性能一样通过跑分成绩来互相对比。这样看来,用料的对比的确是一门学问。
作为厂商和用户最为看重的用料,电容在主板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电容的好坏也成为厂商相互竞争的一大噱头。
电路中的电容有很多种,在主板上看到最多的电容可以分为三种:电解电容、固态电容和钽电容,如图2-45所示。电容安装在主板上的方式分为直插和贴片两种。就像是电阻要标定不同的阻值,电容也需要标定规格。从主板上电容的尺寸来看,同一块主板上的电容在规格上有着较大的差距。
(1)电解电容
随着主板的发展,电解电容在主板上使用得越来越少,只有少数的中低端主板仍然在使用这种电容,因为价格低是其最主要的优势。如图2-46所示为主板供电电路中的电解电容。
图2-45 主板常见电容
图2-46 主板供电电路中的电解电容
电解电容一般会有一层塑料制的“外衣”,上面会明确标注电容的容值及耐压值。
(2)固态电容(www.xing528.com)
随着主板用料的进步,主板上的电解电容正慢慢地被固态电容所取代。固态电容之所以能够在主板上一统江湖,与其优点是密不可分的。相比于电解电容,固态电容不会出现爆浆的危险,这也是主板厂商大力宣传的卖点之一。另外,固态电容的稳定性和寿命都要优于电解电容,因此更适合工作在环境恶劣的电脑机箱中。还有一点,就是固态电容对于运行温度不敏感,不会因为高温、高湿而影响到电容的参数。如图2-47所示为主板上的固态电容。
固态电容并没有塑料制的外皮,而是直接将铝壳暴露在外面。电容的规格被标注在电容顶部,一般来讲,字体最大的数字是电容的容值,单位一般为微法(μF)。而电容值的下方会标注电容的精度以及耐压值或者耐流值,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就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3)钽电容
钽电容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具体包括耐高温、稳定性高、电感效应低、精度高、滤高频谐波出色等,所以经常被用在高频电路或者高温高压的电路上,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在主板供电模块上看到其身影。如图2-48所示为主板上的钽电容。
图2-47 主板上的固态电容
图2-48 主板上的钽电容
总体来说,主板供电电路中最好采用固态电容或钽电容,电解电容比较一般。
第五步:看保险电阻数量
看保险电阻数量主要是指看主板的I/O接口附近是否有足够数量的保险电阻。保险电阻的作用是当外部设备(如PS/2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等)错误地进行热插拔或外界电流突然增大(如遇到雷击)时,能自动熔断,以保护主板。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保险电阻,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烧毁。如图2-49所示为主板上的保险电阻。
图2-49 主板上的保险电阻
a)USB接口、HDMI接口、PS/2接口附近的保险电阻 b)USB扩展接口附近的保险电阻
从外观上来看,主板上常见的保险电阻为绿色或灰色扁平状,类似于贴片电容。一般来说,一款合格的主板在PS/2接口、USB接口附近都会有这样的保险。而高档主板在SATA硬盘接口附近也会有这样的保险。
当然,也有部分主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了保险电阻的使用量,主板上留下了明显的空焊位。这种主板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显而易见,因此,在挑选主板时,若只在I/O接口附近看到一个或两个这样的保险,对于这样的主板,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第六步:看主板细节
对于一款优秀的主板来说,使用是否方便也很重要,而这一点主要看主板的细节。
首先,要看电源插口的位置。一般来说,主板的电源插口大多在内存插槽附近的边缘位置。这样设计最大的好处是用户可以方便地整理电源线。而部分主板则将电源插槽设计在主板的I/O接口附近,这样主板的电源线要经过CPU散热器上方才能插上,不仅不方便,并且粗粗的一把电源线也会影响到机箱内风道的形成,进而影响机箱内的整体散热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