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家对无人驾驶技术并不陌生。从前我们只能在电影画面中看到这种技术,但现在它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虽然像电影《蝙蝠侠》中出现的那种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难以实现,因为那种汽车能够在所有人类驾驶者可以应付的道路和环境条件下均由自动驾驶系统自主完成所有驾驶操作,而现有的技术条件还不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这里所讲的是部分自动化的无人驾驶汽车的运作过程。无人驾驶汽车主要有三大系统功能:汽车传感相关系统功能;汽车计算相关系统功能,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工智能;汽车控制相关系统功能,如控制油门、刹车、方向盘等。传感系统能帮助无人驾驶汽车探测所处环境,有专门的子系统来控制传感器并处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感器可以是收集图形数据的摄像头,也可以是通过无线电波探测物体的雷达等。汽车内部的人工智能会通过算法模拟汽车周围环境,同时不断接收新的传感器数据,随时更新模型。与传感器数据融合之后,人工智能需要决定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然后向汽车的控制系统发出合适的指令,并执行这些指令。这就类似于人的眼睛在接收了视觉图像后,图像会传送到人的大脑,人的大脑会构建出一个周围世界的模型,并推断身体下一步该做什么。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无人驾驶汽车不再需要驾驶员随身携带车钥匙。无人驾驶汽车允许使用者建立自己的账号,而使用者的指纹、声音、人像等则是这一账号的密码。也就是说,当使用者通过指纹、声音、人像等方式登录自己的账号后,无人驾驶汽车的系统就会自动将汽车打开,并自动调整座椅、车内温度、后视镜等。
下面,让我们大致梳理一下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九十年代后期,清华大学成功研发无人驾驶汽车(THMR系列)。
2003年,清华大学成功研制THMR-V型无人驾驶汽车,车速最高可达到150千米/时。
2011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与一汽集团合作研发的红旗HQ3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行驶时间为3小时22分,总里程为286千米。行驶过程中,HQ3还根据实际路况完成自主超车67次,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新纪录。
2015年,百度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车速最高达到了100千米/时。同年,宇通大型客车完成全开放道路状况下自动驾驶的试验。
2016年,百度公司与乌镇旅游合作,宣布将在乌镇景区道路上实现Level4的无人驾驶。这是国内无人驾驶汽车首次与景区进行战略合作。
2018年,百度公司自主研发的阿波罗(Apollo)无人驾驶汽车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在新通车不久的港珠澳大桥上跑出“8”字交叉的高难度动作。(www.xing528.com)
在国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无人驾驶汽车取得突破性进展则是二十世纪末期的事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研发出基于视觉的无人驾驶汽车,这标志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初步出现。总体观之,国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下述历程。
1986年,全球第一辆由计算机驾驶的汽车Navlab1面世。
1995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的一款无人驾驶汽车成功完成了五千多千米的高速公路无人驾驶试验。
2004—2007年,美国举办了3届DARPA无人驾驶汽车挑战赛。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于2004年3月和2005年10月在美国莫哈韦沙漠举行,第三届于2007年在美国加州维克多维尔市举行。
2009年,谷歌公司宣布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发团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领衔。
2012年,美国内华达州为谷歌公司颁发了第一张无人驾驶牌照。
2013年,许多汽车巨头(如日产、宝马、奥迪、福特、沃尔沃等)瞄准无人驾驶汽车市场,纷纷入局无人驾驶汽车领域,一些创业公司(如nuTonomy、Zoox)也开始入局这一领域。
2015年,特斯拉推出半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
2016年,Uber无人驾驶汽车进行上路测试。同年,通用汽车宣布收购Cruise Automation,正式进军无人驾驶汽车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