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人与社会的张力与性发展观

个人与社会的张力与性发展观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性得到尊重、完善与提升的程度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这样看来,健全的个性体现了个人与社会性的内在融合,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有关论述,可以获得国际社会在以下诸方面所取得的共识:第一,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像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日本当前的课程变革视追求个性发展为日本课程改变的基本理念。

个人与社会的张力与性发展观

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内部危机,突出表现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支离。当人“成功”地控制自然以后,又把“科技理性”向社会延伸,从而导致社会的理性化。社会理性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上表现为“科层体制”的形成。科层体制重视社会分工专业化和权威等体制,注重技术效率和计划性,这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社会中的“技术主义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非常机械和僵化,个人成为缺乏批判性和创新意识的“单面人”。现代学校教育同样是按理性原则组织起来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个人与群体由原本水乳交融的有机关系变得支离破碎。人际间合作、理解、关爱、同情、友谊日渐衰微。学校变成了滋生孤独和个人主义的温床。[7](p74)

由此,人类社会要摆脱危机,需要复归个人与社会彼此之间原本相濡以沫,其乐融融的关系。首先,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人的社会性,离开了对社会群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归属,人就不成其为人。所谓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内在于人,形成人的过程中人性深层体现,它是人的合作、同情、理解、关爱等诸种主体意识的整合。[6](p199)所以,“全球合作”、“国际理解”等时代精神并非一时之举,而是根植于人的社会本性。其次,社会是个人的社会,正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完整的、主动的交互作用才形成了社会。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中每一个体的个性不断得到尊重、完善与提升的过程。个性得到尊重、完善与提升的程度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

这样看来,健全的个性体现了个人与社会性的内在融合,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追求个性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大会不仅通过其确立的“全纳性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的理念而提升了人们对特殊需要教育的认识,而且还在一般意义上发展了儿童教育观,突出表现在对“儿童中心教育学”概念的重申。“儿童中心教育学”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特殊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学习必须据此来适应儿童的需要。[2](p131)

我们认为,从“儿童至上”原则,一切为了儿童的确立到“儿童中心教育学”概念重申,表明国际社会宏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上确立起了个性发展的方向。怎样理解个性?我们可以从《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有关论述,可以获得国际社会在以下诸方面所取得的共识:第一,个性是完整的,创造力、想像力等品质是个性健全发展的表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像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有可能受到某种个人行为准则规范化的威胁。所以,为了培养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应首先培养‘自由的人’。”[8](p86)第二,个性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尽管个性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但个性首先具有内在的独立性。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史,因此,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特殊的、活生生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8](p85)第三,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把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每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孤立起来,都是二元论思维方式的产物,都不能正确理解个性发展的本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那种从表面上看只是个人面对束缚人的或被认为是敌对的制度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的东西,有时也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机会。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8](p86)第四,个性发展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人的“未完成性”。这就是说,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事实上,人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www.xing528.com)

由此看来,追求学习者个性发展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从本质上看,个性是完整的,亦是独立的、具体的、特殊的,因此,培养个性应尊重个性的完整性、独立性。个性发展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性,因此,个性成长是在生活中,在持续的社会交往中进行的,个性发展是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因此,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人的内在需求。

世界各国的课程变革实践大多数将追求学习者个性发展视为积极应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主要方面。美国向来重视学习者个性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个性发展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扎实的基础学力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基础。日本当前的课程变革视追求个性发展为日本课程改变的基本理念。为了发展个性,日本不再把知识视为学力的核心。而把学习欲念、学习方法置于学力的核心,承认个性的基础地位,承认个性的本体性、本原性是当前日本课程改革在价值观念上的重要突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习的人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p7)这充分说明,中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之,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性发展观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同时这些价值理想毫无疑问地成为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的主要精神支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