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科举学位在学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科举学位在学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科名就是一种学位,所以中国近代曾一度采用过科举学位体系,其教育和考试内容包括近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而且,科举学位办法也是国家规定科名,学校具体授予。该奏折中有4次使用“医科进士学位”,还有一处使用“医学进士学位”。毕竟学士、硕士、博士与进士等科名都只是中国的固有名词,如果民国初年颁布了《学位令》并沿用清朝末年的“进士”等科举学位名称,今人对科名的学位性质就更容易理解了。

中国近代科举学位在学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科名就是一种学位,所以中国近代曾一度采用过科举学位体系,其教育和考试内容包括近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清朝末年一段时间内授予学堂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考试合格者的科名实际上等同于现代学位,而且也确实起到了现代学位的作用。

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实施的第一部近代学制。其中的《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大学堂毕业,经考试成绩在中等以上者,奖给进士科名;高等学堂及其他程度相当的学堂毕业者,考试列中等以上奖给举人科名;中学堂毕业,考试列中等以上者奖给贡生头衔,等等。1905年科举制废除,1905年7月以后还举行留学生毕业考试,凡回国留学生考试合格者可获举人或进士科名。这是清政府为鼓励发展新式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当时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含理学)、政法科、文学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8科,所谓理学是指宋代和明代的新儒学;格致科即现代的理科,包括算学、星学(即天文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学6门科目。高等学堂和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所定课程内容也都是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后来,毕业生所获科名按专业分类还具体加上某科字样,因此,有文科进士、法科进士、师范科举人、农科举人、工科举人、商科举人等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清末这些科名是在获得毕业文凭之外授予的,一般学生毕业即可获得本校文凭,但只有部分参加考试获得中等以上成绩者才能获得科名。而且,科举学位办法也是国家规定科名,学校具体授予。同时,清末学堂奖励出身办法已无预定限额。这样,否定科举学位说的所谓授予权归属和数额限制问题也完全不复存在。另外,为了表彰在学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清末还实行类似于现代名誉博士学位的办法,免试授予科举学位给少量名士,如1910年1月,授予詹天佑等7人工科进士,严复、辜鸿铭等人文科进士。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政治官报》第1246号载《学部奏恳恩赏给总医官伍连德医科进士学位折》,1911年4月13日学部(相当于后来的教育部)奏请皇帝批准奖给研究极有心得、在中国各地办理防疫有功的伍连德“医学进士学位”。该奏折中有4次使用“医科进士学位”,还有一处使用“医学进士学位”。奏折中提到伍连德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学土学位”,在法国曾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可见当时清朝学部是很清楚西方的学位体系的,只是中国的学位体系名称与西方不同。该奏折中直接出现了“进士学位”这种科名与“学位”二字连称的提法,实际上,仅此一条材料已足以证明科名的学位性质。可以说,清末的科举学位体系已具备了现代学位的所有特征。(www.xing528.com)

辛亥革命前夕,对是继续沿用固有的秀才、举人、进士学位体系,还是模仿日本改用博士、学士等名称来授予学校毕业生,曾出现过一次争论。为此,清朝学部于1911年9月9日《会奏酌拟停止各学堂实官奖励并定毕业名称折》中指出:“至于毕业名称,近时人士有以为宜仿日本,改用博士、学士、得业士者,有以宜从中国习惯,仍用进士、举人、贡生、生员者,二说持之有故,言之有理。惟仿日本之制,则高等、专门学堂毕业者始称得业士,大学毕业始称学士,……若将社会习惯所推重之荣名,改革殆尽,恐无以鼓励群情推广学校。……是废止进士、举贡等名称,别定学位,虽属正当办法,而按之现在情形,则尚未能骤行。”因此,规定以后大学毕业者仍称进士,高等及与高等同程度之学堂毕业者仍称举人,并规定获得科名者不与官职挂钩。这标志着科举学位与做官完全分离。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奖励科名制度。1912年10月24日,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各科学生修业期满,试验及格,授以毕业证书,得称学士”;“大学院生在院研究,有新发明之学理或重要之著述,经大学评议会及该生所属某科之教授会认为合格,得遵照《学位令》授以学位。”不过,当时实际上并未及时颁布配套的《学位令》,因而没有确定大学院生(即研究生)可以获得何种名称的学位。1912年,庄启在著名的《教育杂志》第4卷第7号发表的《论大学学位及学凭之颁给》一文中,建议除农、工二科外,凡按章毕业者,应颁给学士及博士学位,农、工二科毕业生所给学位则称硕士。当时他所设想的硕士对应的英文为Engineer。至于大学研究生,应当特别定制,“其学位亦宜慎重定之,此学位即进士是也。”在民国初年考虑建立现代学位制度的时候,庄启建议将学士、博士和硕士等作为不同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所获学位名称,而研究生所获学位则使用“进士”。清末民初虽有研究生制度,但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并未实施研究生教育,因而迟迟没有颁布《学位令》。不过,我们从庄启所设想的学位体系中,可以看出进士与学士、硕士、博士一样,都是拟议中的学位名称。1910年刊印的小说《续镜花缘》第一回,虚构了武则天开女科举的故事,说考取才女百名,“一等五十名,授职女学士;二等四十名,授职女博士;三等十名,授职女儒士。”毕竟学士、硕士、博士与进士等科名都只是中国的固有名词,如果民国初年颁布了《学位令》并沿用清朝末年的“进士”等科举学位名称,今人对科名的学位性质就更容易理解了。然而,1935年公布的《学位授予法》时,还是受日本使用博士、学士等汉字作为英文Doctor、Bachelor译名的影响,最终完全放弃了科举学位名称,采用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名称并一直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