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第二部分提出了教育在铸造人的精神发展中的作用,近乎回答了这一带有教育本原性的问题。这里为什么又如此发问?人们对一事物或一问题往往习惯于刨根究底,寻求一个完整的答案或最终答案,这是不现实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因此,这里提出:“教育的真谛在哪里”目的在于引发大家都来思考,解放思想,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与探究、改造与建设教育这一本原性的、丰富多彩的领域。
人类的认识智慧已经认定:人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人是什么,只有历史才能告诉他”(狄尔泰)。人在历史中生成、活动、发展,时代启示了人的发展状况,人在时代中认识自我,进而发展自身。“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索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卡西尔)。因此,认识人的前提,就是认识他的生存状况,认识反映其生存状况的时代精神。
笔者初步认为: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视角、辩证的见解对认识教育真谛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历史的眼光,涉及观察事物的时空概念,历史表明时间是一个流动的概念。对人在历史中生成、活动、发展的理解与人们把握其生存状况的时代精神紧密相关。20世纪的一个时期曾是科技主宰一切的时代,因而就形成了科技至上、工具理性等以占有性为主导的个人主体思维方式,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偏重科技教育,人文学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科技在给人带来解放、给社会创造物质繁荣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异化和灾难。因此,人们对这种思维方式也自然会逐渐持一种批判性反省或反思的立场,在对单纯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至上所导致的全球问题面前,人们已深深感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教育领域中,也开始强调要重视人文学科。应该看到人文学科也是一套知识体系,一种探索的途径,它把严肃的真理、合理的判断和有意义的思想传达出来,并告诉人们如何设法对付生活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因此不应当低估人文科学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当代,一个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综合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这条光明之途上,科学与艺术也将结束分离状态转而变为深沉而持久的伴侣,从而造福于人类。教育如何针对这一变化作出反应?虽然由于它涉及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理念,也许会相对滞后一些,但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而须亟待解决的。(www.xing528.com)
至于借助于文化视角来审视教育的真谛尤为重要,它可以触及教育的本原性意义。文化视角既是历史眼光的延伸,又是揭示教育、文化、人三者相互作用与辩证生成的过程,因为自然的人成为文明的人,乃是一个文而化之的历史过程。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将其本质对象化的方式,把整个自然宇宙逐渐构成为人文世界,逐渐构成为一个外在于人类有机体的文明世界。由于人类文明世界的进化表现为人类的历史建构,它是一个发生、发展,不断出现异质性,不断增加信息量的进化的世界。文明世界的进化当下已进入知识经济文化、信息网络文化的新阶段。如果说教育的目的定位在启蒙人的智慧,促成人的智慧增长与丰富,那么它是依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实现的。在当前我国城乡一片现代化的浪潮中,面临外来文化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尤其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建设好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以养成新的国民素质与品格。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它具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为世人所瞩目。国外有远见卓识的学者环顾全球,认为新世纪的发展要回归龙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造福全人类。这里请听听至少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会议上是怎样说的:“如果人类想在2l世纪生活下去,那就必须倒退回去,回到公元前6世纪,以便从生活在2500年前的孔子的智慧中受益。”(《参考消息》2001年8月19日)他们列举从儒教文化中受益的方方面面,令国人深省。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孔子是将政治和经济同道德联系在一起并将道德放在首位的第一人。根据儒教理论,任何企业都应该是一个“大家庭”,企业的领导人对员工必须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如果你想在生意中获得成功的话,就必须有“仁、德、礼”。还有诸如“得人心者得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今天的各行各业也都是金科玉律,如此等等。这一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信息告诉我们: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研究把我们中华民族中的这些优秀文化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可喜的是不久前北京儿童文化经典导读中心已经推动一项计划,让中国儿童读一些四书五经,目前全国范围已有近百万孩子加入了读经的行列。该中心的导读编辑冯哲说:读经的目的就是在小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把中华民族最精华的东西给他们,也许开始他们并不明白,但以后会慢慢地领悟。它会对孩子一生性格和道德的养成产生促进作用。
笔者从中领悟,并进一步认定教育的最高目的的核心就是要教育借助于文化使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首先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这就是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体验生命之美,学会把握人生,从而走向成才。这既是人的教育深层次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共同愿望。这里介绍一位资深学者谈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三个要素:胆量、童心与磨难。基础教育是为孩子们成长打基础的,以便有朝一日走向社会,为大众谋幸福,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让孩子们懂得人生之路并不平坦,要靠自己走出来。生活中有酸甜苦辣的挑战,也常有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只有能经受住人生磨难,才会增长胆略与智慧,而终身勤于读书学习并永远保持童心则是关键。童心是具有蓬勃朝气,使人永葆青春;童心是纯真无价,不让污泥浊水来污染。我们尊重一个符合完善人格的独特“自我”,但还需要走向超越自我、有理想的自我,这才是人生之道。没有理想、没有激情、没有献身的人生,就只能凭着随意制造出来的一叶扁舟把自己沿着时间的流逝悄悄地送往生命的彼岸。在当代社会各种危机中最大的危机莫过于孩子的心态危机,为此我们的社会,尤其是我们的教育更需要给予他们以精神关怀。我们相信随着教育的发展与革新,一定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型教师会以他们的创新智慧给孩子们缔造真正的教育生活。让我们的师生在互尊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携手共创学习的智慧乐园,走向人生的幸福之路吧!
同时,我也认为,高等教育同样存在着一个“人”的解读与教育真谛的审视的问题,愿我们的高等教育工作者正视这个问题,解剖这个问题,并从中获得启迪,造就出越来越多的智慧型教师,造就出越来越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创业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