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之周陵祭祀

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之周陵祭祀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祖宗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魏以降,历朝历代将周文武成康四王同三皇五帝并列,作为缔造中华文明有卓越功德的明君圣主,周陵与轩辕黄帝陵一样是历代作为公祭的帝王陵墓。祭祀或在周文王武王祠,或在周陵,或距陵很近的地方。明太祖洪武三年,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咸阳祭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每岁春秋仲月致祭,备牲帛数件,祭期各陵置一碑刊。

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之周陵祭祀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对祖宗祭祀是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廷锡在《周陵志·序》中赞云:“夫文王演易,武王访畴,千古学术治礼化之原,肇自两圣。迨周公践阼(zuò)摄政,制礼作乐。遂使西北雍部文化推行于东南。江汉之邦,海隅日出,罔不率俾(bǐ)。觐(jìn)光扬烈,万祀昭垂,其孰知文明进化;绍美轩皇,俱自毕郢二陵开其初祖哉。”自汉魏以降,历朝历代将周文成康四王同三皇五帝并列,作为缔造中华文明有卓越功德的明君圣主,周陵与轩辕黄帝陵一样是历代作为公祭的帝王陵墓。

图1 周文王八卦图

汉代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诏封周公之后,封36代孙姬嘉为周子南君,秩比列侯,以奉先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封嘉弟姬昭为承休侯,嗣周公后,缮治陵寝。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封40代孙姬观为卫公,居咸阳,奉文武周公祠。

魏晋 三国魏文帝黄初年间(公元220~226年)、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274年)均诏封姬姓之后。后魏统一北方后,出现了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陵寝制度,不但建造大规模的陵园,同时恢复陵寝制度和举行上陵礼仪,在石安(咸阳)和长安分别设祠祭周文王、武王。祭祀或在周文王武王祠,或在周陵,或距陵很近的地方。

隋唐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8年),诏拜52代孙姬勋为昭德侯,奉诏修宗谱,并诏祀文武王于沣渭之郊,“沣近咸阳,渭即咸阳”。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国家财政收入增多,陵寝制度进一步完善。周陵正式立庙,“取当时将相德业可称者二人配享,以太公配文王,召公配武王。”

宋金元明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诏曰:“历代帝王,国有常享,著于甲令,可伸而行。五代离乱,率为废坠,匮神乏祀,阙礼甚焉。其周文王庙宜令有司,准令三年一享,岁仲春月行享。”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甲辰诏:“西京凤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汉高文景武元成康七帝……凡二十七陵,所在长吏致祭。”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礼仪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秋,享历代帝王。周文王以周师鬻(yù)熊配,武王以太保召康公配。自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起致祭文武成康陵庙均立碑。唐宋致祭皆御署。金代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始祭三皇五帝四王,诏定前代帝王合致祭者,不须御署,不降祝版,而令学士院撰定祝文,于仲春之月祭周文王、武王于京兆府,又诏前代合祭者,从尚书省奏,周成王康王宣王皆致祭为宜。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遣官祭历代帝王陵寝,咸阳祭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每岁春秋仲月致祭,备牲帛数件,祭期各陵置一碑刊。

清朝 由皇帝遣官致祭,未有定数,或一年一祭,或一年数祭,总之,凡有重大事情或盛大庆典时都要遣官致祭周文王、武王陵寝,清朝是周陵祭祀最为频繁的时期。(www.xing528.com)

中华民国 由省府发祭祀文令,如中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西京筹备委员会西字第94号给咸阳县政府的公函称:“案查本年四月五日为民族扫墓节,同日致祭周陵。祭陵时间拟定是日上午十时,相应函诸贵府筹备祭陵典礼;并率领各机关公务员、各联保主任及各校师生,届时一同参加。仍请贵府先期布告民众,俾知祭陵意义,以广宣扬……”咸阳县政府3月30日民礼字第754号令称:“查四月五日为民族扫墓节,届时中央暨省府大员与各级机关长官,均由西安出发,前往周茂各陵,举行扫墓典礼。本省为历代帝都、列祖列宗陵墓之所在地,我咸民众,久亲遗泽。值此扫墓佳节,行将临嘱,瞻陵寝之巍巍,缅哲圣之谟烈,益启民族之思想,用坚抗建之自信。顷奉省政府电令,以本年民族扫墓典礼,尤应隆重举行,以示崇敬。兹规定各乡镇国民兵参加恭祭周陵,注意事项一份,随令颁发。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乡镇长,于令到之后,即将该管保甲长、壮丁,一律集合该乡适中地点,每日乘早或晚集训两小时。所有服装武器,应急为整备。沿途路面树株,与保甲公约、国民公约及守望哨所,均须遵照规定办理完善。保甲长及壮丁,尤应发挥此次训练之精神,行动迅速,操练纯熟,借昭纪念之隆重,启民族之意识。案关特饬,切勿疏忽为要,切切此令。”同时成立专门临时机构,抽调人员分别筹备各项工作,一般是省府拟定祭奠仪节、祭文、训令、标语、日期、地点、参加人员,县府召开筹备会,按省府要求逐项落实。一般主要工作有:筹办祭祀物品,布置接待室,贵宾休息室,布置主会场,整修道路及道边树木,训练国民兵及各校童子军等,各保甲长按要求组织对全乡各保适龄壮丁进行礼仪训练。

参加人员:县内各机关法团除留少部分人外,大都于早晨六七点前到达周陵,踊跃参加,以彰盛典。各机关法团首长携带衔名片一张,参加祭礼人员一律短装。学校师生有周陵中学,北高、南高、马庄、渭城、双照、聚泉、城关镇中心学校,城关周四王庙学校、东北小学等校高年级学生。童子军着黑色制服,其他人亦为黑色或蓝色制服。鼓乐8人,号兵若干,及周中乐队,以备欢迎主祭长官及举行祭奠仪式时奏乐。

安保工作:由警察局派干警带武装人员,自沣桥边界起,在咸阳境内沿途设站戒严,有的随车警戒。参加扫墓典礼及担任警戒的国民兵(壮丁队)每次约在400人以上,年龄18~45岁,不得以老弱顶替。所有人一律光头,黑色短装(黑色不足者穿蓝色)。长官须着军装,扎裹腿,束皮带,佩证章、臂章,要做到领章齐全、衣服整齐、精神振作、仪态整肃,以昭划一。还要携带枪支、刀、镖、矛,矛柄长6.5尺(1尺=0.33米),过心1寸(1寸=3.3厘米),摩擦明亮,矛镖皆染为红色,由各乡镇队长、队附、保队长、甲班长分头带领。县国民兵及各乡镇国民兵担任警戒的,由富有军事知识的保长、副保长指挥,在咸榆、西兰、周茂各路警戒。若因下雨,道路泥泞,不能进入陵地祭奠,要及时向上报告原因。

图2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立周文王陵碑

中华民国时期实行的是分祭。如周至祭成王陵,户县祭康王陵,主祭仍然是周文王、周武王陵。有时省府发令称中央派要员参祭,地方政府就要更加对各项工作精心筹备了。但有时也很简单,如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10月21日,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杨虎城等在省府主席邵力子的陪同下来拜谒周陵,这样高规格的活动,当时各级政府却不做任何安排。蒋介石一行人的祭奠仪式也非常简单,只在陵前行鞠躬礼。仅由周公81代孙姬立法陪同,并以一把文王蒿赠蒋介石夫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多次对周陵陵园进行修缮。1997年,文物部门在大殿重塑了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像供民众祭奠。2005年清明,咸阳市各界人士集聚周陵,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的“乙酉年清明公祭周陵大典”,“咸阳祭周”之礼正逐年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