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棣召长子为太子,赐封高煦为汉王

朱棣召长子为太子,赐封高煦为汉王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短暂的犹豫,朱棣于永乐二年,召长子朱高炽从北京到南京,立为皇太子。并封二十五岁高煦为汉王,二十三岁高燧为赵王。从此,皇父六次北征,都由太子监国。四方水旱灾荒,太子处置得当,仁声传布四方。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同时,安排朱高煦封藩于云南。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永乐七年,帝闻其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

朱棣召长子为太子,赐封高煦为汉王

燕王朱棣称帝,命长子朱高炽居守北京,但没有立太子。太监和朝臣形成两股力量,煽风点火,互不相让。特别是高煦、高燧,都有宠于朱棣。本来高煦就自恃从军有功,朱棣也暗许他做太子;而太监黄俨又同老三高燧结党,阴谋夺嫡—两面都说世子的坏话。世子朱高炽是怎样对待两个弟弟及其党羽的阴谋呢?有人问朱高炽:“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明史·仁宗本纪》)高炽就是四个字:不为所动。他以“诚敬”获得最后胜利。自然,他也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如解缙就曾力挺他。

经过短暂的犹豫,朱棣于永乐二年(1404),召长子朱高炽从北京到南京,立为皇太子。这一年,朱高炽二十七岁。并封二十五岁高煦为汉王,二十三岁高燧为赵王。从此,皇父六次北征,都由太子监国。四方水旱灾荒,太子处置得当,仁声传布四方。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同时,安排朱高煦封藩于云南。朱高煦曰:“我何罪!斥万里。”(《明史·高煦高爔传》)不肯行并力请到南京。朱棣不得已,应允。

永乐三年(1405),太子高炽京师监国,次子高煦随父出征,三子高燧据守北京。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永乐七年(1409),帝闻其不法事,大怒,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另选择两位老师教育,高燧稍有收敛。

但是,永乐帝听到谗言多了,有时也有猜疑。而且朱高炽成年后,体态很胖,无法弓马,令朱棣很不满意。而高煦长七尺余,轻趫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朱棣左右,到永乐十年(1412)北征还,朱棣便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为由,悉惩太子宫官黄淮等下狱。(www.xing528.com)

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朱棣将高煦改封青州,其又不欲行。祖始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明史·高煦高爔传》)然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3000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执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朱棣闻之大怒。永乐十四年(1416),朱棣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高煦废为庶人。高炽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昵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今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一带)。永乐十五年(1417),汉王府迁于此。宣德元年(1426)废。西南距府城240 里,趣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高炽数次写信劝诫。

永乐十六年(1418),黄俨等复谮高炽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高炽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朱棣才算了事。

永乐二十一年(1423)五月,朱棣有疾。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高燧。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为孟贤等谋划,谋定告王瑜。王瑜将此事告诉朱棣,朱棣说:“岂应有此!”于是立捕孟贤,得为伪诏。孟贤等皆伏诛,提拔王瑜为辽海卫千户。朱棣回头问高燧:“是你干的不?”高燧大惧,不能言。高炽力为之解曰:“这肯定是手下人干的,高燧一定不知情。”自此,高燧有所收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