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基卜地,故宫六百年历史

刘基卜地,故宫六百年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刘基无可奈何地一笑,说道:“也好,只是不免迁都。”当朱元璋决定在凤阳建都时,正巧刘基妻子死了,遂请假还乡。刘基临行时奏道:“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刘基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全局。朱元璋在营建自己的第一座宫殿城池时,命刘基卜地,规划建设。故宫建筑600年的历史,要追溯到刘基为朱元璋建造的吴王宫殿,以及后来的明中都和明南京宫殿。

前面说过,朱元璋在吴王宫殿筹备之初,即命刘基卜地。这里有个传说故事。吴王宫殿正殿基址选好后,洪武帝嫌前方地势不够开阔,便将桩橛向后稍作移动,并问刘基:“使得吗?”刘基无可奈何地一笑,说道:“也好,只是不免迁都。”城墙修好后,刘基陪朱元璋巡视,朱元璋见工程坚固,很是高兴,说:“这墙谁能越过。”刘基随口答道:“除非燕子飞过。”(《九朝谈纂》卷一,引《冶城客论》)结果,刘基一语成谶,没过几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南京,又迁都北京。

当朱元璋决定在凤阳建都时,正巧刘基妻子死了,遂请假还乡。时帝方营中都,又锐意消灭故元势力。刘基临行时奏道:“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明通鉴·洪武元年》)果然,中都半途而废。

刘基善于从战略上把握全局。朱元璋在营建自己的第一座宫殿城池时,命刘基卜地,规划建设。吴王宫殿虽简,但奠定了格局,确定了名称,为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宫殿奠定了基础。比如,前殿后宫,左文右武,围以宫墙,四面开设宫门。特别是三大殿的名称,一直沿用到明嘉靖年间;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宫名,一直沿用至今;四个宫门的名称,也沿用至今。

后来,临濠明中都的宫殿建造参考了吴王宫殿、宋都汴梁和元大都的经验;明京师南京宫殿,更是在吴王宫殿的基础上扩建并提高的。(www.xing528.com)

明永乐帝在营造北京城池宫殿时,又以南京宫殿和中都宫殿为模本。北京故宫宫殿布局,如午门,紫禁城四个角楼,三大殿,东西六宫,左祖右社,内外金水河,都比拟中都。中都凤阳宫殿在万岁山之南,北京则在宫殿之后筑一土山以为紫禁城屏障,也取名万岁山。凤阳宫殿左右有日精峰、月华峰,北京紫禁城左右虽无日精峰、月华峰,但在宫殿中则有日精门、月华门作为象征。

故宫建筑600年的历史,要追溯到刘基为朱元璋建造的吴王宫殿,以及后来的明中都和明南京宫殿。这应当是北京故宫的模本。民间传说刘伯温参与北京城的设计,看来不是一点影子也没有的。

总之,明北京皇宫的第一个模本是明南京吴王府新宫殿。明北京皇宫的第二个模本是中都宫殿。明北京皇宫的第三个模本是明朝南京皇宫。最后,北京皇宫,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故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