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沿海贸易物遗存调查:潭蓬运河研究

沿海贸易物遗存调查:潭蓬运河研究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发现虽为墓葬出土文物,但是出土物中例如玛瑙珠、琉璃珠等物当是海外贸易交流的结果。但批量铜钱的窖藏出土,很有可能与区域贸易或海外贸易相关。本次调查选取了江山半岛西南端庙氵万口至怪石滩附近海域的4个区域进行物探、扫测,其中,重点对怪石滩海域进行了潜水探摸。调查以采集地表陶瓷残片等遗存标本为主。在沿海岸线进行陆地调查的19个点中,有15个点发现有瓷片标本。

沿海贸易物遗存调查:潭蓬运河研究

除上文已经提及的洲尾及周边区域有出土出水文物外,在防城港其他沿海区域也先后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出现。其中,1981年氵万尾岛曾出土6件陶罐、3件陶钵、2件铜镜、9枚五铢钱等一批文物,“陶器、铜器也出于矿沙层中。据群众反映,类似器物常成组出现,有的陶器成梅花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伴出的还有玛瑙珠、琉璃珠、金戒指等装饰品。据现场观察,这些器物当是墓葬中的随葬品。从器型的形制及组合看,这些墓葬与广西合浦、广东徐闻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有近似之处”[23]。此次发现虽为墓葬出土文物,但是出土物中例如玛瑙珠、琉璃珠等物当是海外贸易交流的结果。而在笔者近年开展的关于防城港沿海出土出水文物线索的调查中,从防城一禤姓老人处得知,在20世纪90年代有村民在江山半岛挖出数百斤铜钱,但与洲尾出土的千余斤铜钱一样,因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管理部门未及时获知相关线索并有效介入而最终流失,对铜钱的相关时代等信息我们不得而知。但批量铜钱的窖藏出土,很有可能与区域贸易或海外贸易相关。而近年来,在企沙半岛、江山半岛及部分海岛内陆续有各个时期的陶瓷器物出土。此外,渔民在防城港近海捕捞作业时有打捞出一些陶瓷器及残片,怪石滩、月亮湾等业已成为旅游景点的海滩上,游客也时有发现被海水冲刷上岸的陶瓷器残片,笔者每次前往怪石滩也总有标本收获。

○ 在怪石滩发现的陶瓷残片

为了寻找水下遗存文物的线索,掌握防城港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情况,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潭蓬运河西口及周边海域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本次调查选取了江山半岛西南端庙氵万口至怪石滩附近海域的4个区域进行物探、扫测,其中,重点对怪石滩海域进行了潜水探摸。调查组根据物探、扫测情况及地形状况,共布置了10处排列有序的圆形搜索区域,并分别派出10组工作人员潜水探摸,搜索区域面积12 560平方米。调查中发现:“搜索区域内共采集唐至清代陶瓷器标本87件,其中陶器38件,瓷器49件,器物多数残缺,有些仅存残片,完整器甚少。器物时代混杂,既无层位依据,也无纪年标记文字,进行分期断代和产地判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陶器,可资类比的典型器物比较少见。根据初步整理情况,可将采集器物分为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时期……综合史籍、古迹、遗物判断,防城港海域是为古代北部湾海路的经由之地,是古代官商往来、军旅海防、物资转运的一个重要节点……该海域出水的唐至清代遗物中,有部分即是从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闽南等地而来的典型贸易产品。”[24]

○ 2015年开展水下考古调查的资料图

○ 水下调查发现的器物(图片来源于《2015广西防城港海域水下考古调查评估报告》)

在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实施了防城港海域有史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结果,为了收集更多相关信息、线索以供下一步工作参考,防城港市博物馆受托负责本市辖区沿海岸线的陆上考古调查。2016—2017年,防城港市博物馆对全市包括重要海湾、海岛、河口码头、窑址等在内的沿海岸线19个点进行22次实地调查(复查),寻找该地区古代、近代海上活动遗迹。调查涉及海岛5个、海湾(滩)5个、码头2个、江河入海口3个、其他遗址点4个。调查以采集地表陶瓷残片等遗存标本为主。“经调查,防城港沿海岸线有较多的古代、近代文化遗迹。从选择性采集的标本上看,本次调查结果涉及多个时期、多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调查所采集标本从质地划分,以陶片、瓷片、石器为主。调查采集到标本共1694件,其中,石器标本201件,占总数的11.87%;陶片标本875件,占总数的51.65%;瓷片标本605件,占总数的35.71%;其他标本约13件(铜币1枚,窑垫12个),占总数的0.77%。从时代划分,主要有史前新石器时代战国至汉代以及唐宋直至清末民国、当代的各类遗存。”[25]因石器为人类早期的史前文明且超出本书讨论的时间范畴,而陶片标本不易断代和不便讨论,在此笔者只选择瓷片标本来探讨。(www.xing528.com)

在沿海岸线进行陆地调查的19个点中,有15个点发现有瓷片标本。“瓷片标本既有零散发现,如沙螺岛6件、天堂滩7件、潭油码头4件等;也有较大量集中发现的,竹山北仑河口62件、洲尾343件,等等。无论零散或集中,不同调查点、同一调查点不同位置间所发现瓷片标本有部分重复出现或有关联度。”[26]

在采集的瓷片标本中,涉及青瓷、青白瓷、白瓷、青花瓷、酱釉瓷、黑釉瓷、仿钧釉瓷等,尤以青瓷、青白瓷、青花瓷居多;按器形分,有碗、碟、杯、盘、罐、洗、盏等,标本以碗占多数;按时代分,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及当代。其中,唐代瓷片发现较少,有10多件,主要有饼足青瓷碗、多系青瓷罐等残片。宋、元瓷片标本主要在洲尾发现,约100件,占该点发现瓷片标本的半数以上,涉及青瓷、青白瓷、白瓷、酱釉瓷、黑釉瓷、仿钧釉瓷等,器形有碗、罐、盘、盏、杯等,瓷片釉层大部分开片呈冰裂状,部分有印花、刻花图案,以团菊纹最常见,还有牡丹、鱼、卷草、圆点等其他图案。一些器底内侧有支钉烧痕迹,底足有饼足、圈足、平底等,以圈足数量最多。此批瓷器标本中,有数十件可确定来自龙泉窑、景德镇等窑口。此外,在白龙尾亦发现元代青釉刻花碗底1件,在北仑河入海口即竹山港附近发现内底有支钉烧痕迹青白瓷碗底1件。明清及民国瓷片有300多件,以青白瓷、青花瓷为主。在明代早期的瓷片中,龙泉窑等所产的青瓷在洲尾、怪石滩、竹山港等地继续有一定量的发现,此时期的一个特点是青花瓷陆续出现,并在清代、民国逐渐占据多数,成为外销瓷中的主要商品。例如,在洲尾发现有7件青花瓷片(2件胎白瓷亮,或为景德镇枢府瓷;另5件灰胎、青花发色浅褐略暗黑,或为广西、越南一带青花瓷);在怪石滩采集的27件瓷片标本中,也以青花为主。青花瓷片中,有5件为明代景德镇瓷,其余分别为清代早、中期瓷,瓷胎较薄,呈灰白色,大部分瓷片表层青花图案颜色纯正,少数青花颜色暗沉;北仑河入海口即竹山港附近调查所得的数十件瓷片标本中,以青花瓷片为主,伴有10余件青白瓷片,器形涉及碗、杯等。其中,所发现青花瓷片中,有明末清初及清中、晚期以至民国等各时期,有较长的时间跨度。部分青花胎白釉亮,近似景德镇青花瓷;另有部分青花发色褐黄暗灰,似为广西本土青花。调查中发现,明清至民国期间的瓷片标本有一个变化趋势:除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和越南以外,广西本土各窑口瓷片开始大量出现,还呈现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至清代初期,防城港沿海的瓷窑出现,广西以外的瓷器标本数量更是减少。防城港自东向西海岸线多有唐宋至明清各个时期典型贸易瓷器标本反复出现,应是当时来往于中国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贸易船只遗留。从这些发现物中可推断,防城港海域在历史上长期存在一条贸易航线。而“在瓷片标本的发现中,唐、宋、元、明等较早期瓷片标本主要在东部海岸线多有发现,清代以后的瓷片标本多在西部海岸线发现”[27],这与明代以前防城港地区的贸易多集中于洲尾贸易场和明代以后中国其他地区窑口瓷器途经防城港销往海外的数量减少,以及清代中后期防城港贸易重心、贸易港口西移等因素有关。此问题将在下一章另有论述,在此暂不展开。

○ 沿海岸线陆地调查发现的瓷器残片

○ 沿海岸线陆地调查发现的瓷器残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