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唐时期全图》《岭南道西部图》及元和十五年(820年)的《元和方镇图》等图中,今广西防城港、钦州两市沿海地区彼时主要为安南陆州所辖(此两市其余内陆地区主要为邕管),此后陆州建制和名称虽多有变更,但总体上多属安南。从此种角度及狭义上说,在唐代多数时期,安南至邕管之间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城际”海路,因为此段海道基本在安南境,确切而言是陆州与安南其他地区即安南都护府所辖州、府内部的海上交通线。但是,从交州至邕州或安南中、南部至邕管地区之间,水路必须借助此条海上航线,再转内河或陆路抵达,因此,从实际发生上又可说安南与邕管之间有海路,笔者此部分的论述正是基于后者。
由于地缘因素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这条北部湾海路最迟在秦汉时期已经存在并名声在外,是合浦、日南诸港间古老而传统的航线。但是,此条航线在从今越南海防至中国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沿海三市之间的海岸线曲折蜿蜒,距离海岸线不远多有零星岛屿分布及延伸入海的半岛,其中,阻挡船只直线航行的半岛尤以进入潭蓬运河所在的今中国广西防城港境内为多,其中较大者有江山半岛、企沙半岛等,这些半岛除造成来往船只绕行、增加航程外,其岬角端周边常常布满连片成群的礁石,“通往安南的近海航道上还分布有大量的暗礁险滩……在通往安南的所有暗礁险滩中,可能以‘天威遥’所在的江山半岛一带最具有危险性”[53],此类区域又常是多路风汇聚和暗涌凶猛的名副其实的“风口浪尖”之地,对过往船只来说凶险异常。
○ 江山半岛怪石滩海岸
除此以外,北部湾海域还存在着诸多的航行危险,这些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和描述。例如,周去非在其《岭外代答》中描绘的“交人之来,率用小舟。既出港,遵崖而行……乱流之际,风涛多恶”[54]即变幻莫测的风浪之险;同是《岭外代答》,记载“藤舟”时,又提到了北部湾海域有“磁石山”对船上铁质构件形成吸引而牵制船只前行的危险:“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窒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而或谓要过磁石山而然。”[55]即为了避免“磁石山”的吸引,北部湾一带造船少用铁质材料。而“磁石山”多分布在陆地延伸入海的半岛岬角附近,“这些岬角之所以能伸入海中,就是因为岬角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如石英岩、石英砂岩、火山岩等。如果这些岩石含有磁铁矿,就会成为来往船只的障碍。因为磁铁矿是有磁力的,它可以把铁器吸附。因此,船上的铁钉、铁叶、铁板、铁碇、铁链等铁器用品,都可能被磁力吸附。例如当驶过岬角,海底及岬角均为含铁磁矿的岩石构成时,船只便被吸附在海底及岬角前方,不能行动,风帆作用不灵,或行动迟慢,甚至有船钉被拔出,把船身损坏,造成漏水及海水涌入点,对海舶航行至为不利”[56];乐史在其《太平寰宇记》中记录:“南海,侧海寓连云,多鲸鲵,其大吞舟,大者数千里,小者亦千里,去海门独一二里,渔人往往见之。”即海中有鲸鱼“吞舟”、阻挠航行之险,特别提到了海门镇附近渔民常常遇见鲸鱼,说明其数量庞大,而“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缘岸而归”的记载则进一步反映了海中鲸鱼对于过往船只的威胁之大。(www.xing528.com)
北部湾近海航道是安南与邕管、容管等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但上述存在的诸多危险制约了海上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如何有效应对或成功躲避这些危险成为改善这段海路交通的关键。而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所遗存的两条运河可知,古人提供的答案是开凿运河。此两条运河,其一是本书专门论述的开凿于唐代,将江山半岛拦腰截断的潭蓬运河;其二是《防城县志》记载的开凿于明末清初,试图将企沙半岛于狭窄处截断以沟通两个海湾的“皇帝沟”运河,“相传明将杨义(即杨彦迪,笔者注)被清兵追赶南逃,至钦防自立为王,称杨王,建王城、王殿,并开凿运河,后人称‘皇帝沟’,东起钦州龙门生牛岭,西止防城光坡乡垭基窝(今属防城港市港口区,笔者注)。全长12公里(企沙半岛最近两个海湾间直线距离6公里左右,此处长度应计算有误,笔者注)……因清兵追击,运河约差半公里尚未凿通”[57]。这两条运河分别处于防城港市两大毗邻半岛上,开凿点基本选最窄处着手,虽然开凿时代相差较远,且后者即“皇帝沟”运河“因追兵至”而剩余半公里未开通,但运河开凿的目的都是避开半岛岬角、近海航道中的诸多危险和缩短航线,从半岛最狭窄处选点、拟沟通两端海湾以实现直线通航的思路、方法也是一致的,反映了古人对改善这一地区海路的思考、智慧与实践。
○ 江山半岛近海岩石
失而复得的安南让唐王朝进一步认识到了该地区的重要性,而作为从南诏手中夺回安南的全程指挥官,高骈在作战中对于安南与邕管等地之间的交通状况应是有切身体会。其对于承担军需、军队等运输任务的北部湾近海航道状况的了解和安南都护府由原来的岭南道管辖改为岭南西道管辖之后,加强安南与岭南西道治所邕州之间联系的重要性认识等,使其在完成收复安南重任之后,产生了疏浚海路的迫切想法。即在张舟等前任基础上,重启潭蓬运河的开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