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村教师培养来说,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应当重视教师的乡土文化意识,注意将地域元素融入培训课程,进而提高乡村教师的相关素养。有学者认为,在汇聚着多样文化的民族地区乡村中,教育面临着多样化的需求,该需求的满足依托于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要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除一般素养外,还应具备由本土化知识、跨文化能力及乡土情怀构成的特殊素养。建议从特殊素养显现于培养目标中、本土文化融合于课程内容中、挖掘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校园民族文化、融本土实践于课程教学中、悟教育智慧于实践环节中六方面着手培养新时代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国际上一些国家在设计教师教育课程中也注重融入和渗透大量本土文化,开设针对原住民教育的教师培养课程,使教师真正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传授者和行动研究者。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知识和文化优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以乡土文化为媒介,传承文化脉络、振兴乡村教育;鼓励和引导乡村教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减少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的区隔,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此外,建立乡村教师共同体可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的主体意识。通过体制机制的转变提升其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可,解决乡村教师专业情感淡漠、教学投入不足以及自我更新能力缺乏等问题。加强乡村教师群体的学习和合作,通过校本培训、省培国培等活动形式,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乡村教师培训要注重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亚健康、班级管理困惑、家校合作矛盾、计算机能力低下等问题,同时关注复式教学、小班教学和多科教学等现实需求。
我们坚信,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甘于自我奉献、乐于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必定是一支拥有专业实力和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一支在教育的较量中能够赢得未来的教师队伍。伴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深入实施,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www.xing528.com)
|知识链接|
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会议指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键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有效措施,把准支持重点,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