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学校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阶段,上承培养尖端人才的高等教育,下接为国民素养奠定基础的义务教育,处于连接过渡位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中的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是建设特色多元的教育体系。
1.多措并举保障优秀初中生升学,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当时采用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针对“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任务,应在前述策略基础上做好宏观统筹并下好全国“一盘棋”,同时结合区域实际,分区、分层、分类地差异化推进。此外,学校科学布局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要立足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强化普通高中教育的公共性功能,以县域为单位,以人口规模为基数,原则上每10万人设立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实现高中学校布局适度均衡。取消跨县(区)招生,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生态,促进普通高中健康发展。
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支持并加强高中学校特色建设
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新时代,一所普通高中只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在“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上,做到让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可持续地提供高品质教育服务,以不断满足学生、家长教育需求的过程。普通高中特色定位应遵循的思路是:特色定位以教育理念(理念因素)为出发点,以有关普通高中的国家和区域政策(政策因素)为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背景因素)为中心,以统整办学资源(资源因素)为依托,以充分发挥校长和师生员工(主体因素)在特色定位中的主体作用为要领。一些地区的特色高中建设经验可资借鉴,如在区域层面应注意统筹规划,优化高中教育资源的布局与结构,不断激发区域高中学校特色创建活力。对于学校自身,应自觉探寻内生动力,以办学品质为旨归。(www.xing528.com)
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县域高中对于乡村振兴、促进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2021年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有关数据,我国的普通高中共1.42万所,其中县域高中0.72万所,占了半壁江山,在校生规模为1468.4万人,超过了一半。一个县的高中发展不好,这个县的基础教育很难发展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门研究制订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县中的办学水平。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县中塌陷”的内外原因,对应施策:有些是出于外部原因,比如,省城或者地市的“超级中学”把好师生都给“吸”走了,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导致人群发生异常的流动,教育投入“偏科”严重、重硬件不重软件等;有些是出于内部原因,如县域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低下或者学校领导管理水平的不足,师资的老化或者能力的固化等等。
在研制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时,应注意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同时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注意合理分担普通高中基建支出责任。此外,还将把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问题导向,遵循因地制宜,着力规范普通高中的招生秩序。2019年的中发26号文件对普通高中“公民同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要求,进一步严肃招生工作纪律,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行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