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说是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扶贫工作,完成了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教育力量。建设教育强国,需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并建立解决学生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其一,认真巩固教育扶贫成果。进一步夯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扶贫的主体责任,使地方政府不敢造假;严格执行和实施教育扶贫的标准和程序,减少和避免数字脱贫及虚假脱贫;适当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教育扶贫的督导与监测评估,加强媒体、社会组织和扶贫对象等对脱贫过程的社会监督,通过公开脱贫的标准细则、允许扶贫对象申诉等方式做实教育扶贫的社会监督;教育督导要督促整改、依法问责。
其二,教育扶贫目标要聚焦于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目标应逐渐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转向城乡并重的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家庭子女,确保所有城乡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相对贫困家庭子女能和优势阶层子女一样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立动态调整的城乡薄弱学校和相对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将“改薄”目标进一步扩展到所有城乡薄弱学校,补齐城乡教育基础设施的短板;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确保城乡所有相对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学生资助政策。将城乡民办学校全部纳入资助政策范围,实现所有学段和公办、民办学校学生资助全覆盖;改变以往“一刀切”、标准化的资助方式,实行差异化的学生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贫困家庭子女多元化需求。(www.xing528.com)
其三,教育扶贫任务是提高城乡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促进相对贫困学生全面发展和保证相对贫困大学生“就好业”。实施城乡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有效实现城乡薄弱学校“开好课”的目标;下大力气引进优秀年轻教师,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稳步提升城乡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重点关注相对贫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口头表达、健康知识、生活习惯、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训练。重视“互联网+”环境下相对贫困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展智慧教学。科学制定相对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鼓励他们积极创业就业,给予他们创业就业培训补贴、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