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散数学上册:推理理论与有效结论

离散数学上册:推理理论与有效结论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一般地要对“假设”的内容作深入分析,并推究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但也有一些推理,只需分析假设中的真值和联结词,便可获得结论。在实际应用的推理中,我们常常把本门学科的一些定律、定理和条件,作为假设前提,尽管这些前提在数理逻辑中实非永真,但在推理过程中,却总是假设这些命题为T,并使用一些公认的规则,得到另外的命题,形成结论,这种过程就是论证。,Hm的有效结论。在右侧,P和T表示所根据的推理规则。

离散数学上册:推理理论与有效结论

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中,经常考虑从某些前提A1,A2,…,An能够推导出什么结论。例如从分子学说、原子学说能够得到什么结论,从光的波动学说能得到什么结论等。我们一般地要对“假设”的内容作深入分析,并推究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但也有一些推理,只需分析假设中的真值和联结词,便可获得结论。

在实际应用的推理中,我们常常把本门学科的一些定律、定理和条件,作为假设前提,尽管这些前提在数理逻辑中实非永真,但在推理过程中,却总是假设这些命题为T,并使用一些公认的规则,得到另外的命题,形成结论,这种过程就是论证。

定义1 设A和C是两个命题公式,当且仅当A→C为一重言式,即A⇒C,称C是A的有效结论,或C可由A逻辑地推出。

这个定义可以推广到有m个前提的情况。

设H1,H2,…,Hm,C都是命题公式,当且仅当

称C是一组前提H1,H2,…,Hm的有效结论。

判别有效结论的过程就是论证过程,论证方法千变万化,但基本方法是真值表法、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

(1)真值表法

设P1,P2,…,Pn是出现于前提H1,H2,…,Hm和结论C中的全部命题变元,假定对P1,P2,…,Pn作了全部的真值指派,这样就能对应地确定H1,H2,…,Hm和C的所有真值,列出这个真值表,即可看出(1)式是否成立。

因为若从真值表上找出H1,H2,…,Hm真值均为T的行,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行,若C也有真值T,则(1)式成立,或者看C的真值为F的行,在每一个这样的行中,H1,H2,…,Hm的真值中至少有一个为F,则(1)式也成立。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 一份统计表格的错误或者是由于材料不可靠,或者是由于计算有错误;这份统计表格的错误不是由于材料不可靠,所以这份统计表格是由于计算有错误。

解 设各命题变元为

P:统计表格的错误是由于材料不可靠。

Q:统计表格的错误是由于计算有错误。

本例可译为:Q是前提P∨Q,」P的有效结论,即

」P∧(P∨Q)⇒Q

我们列出真值表1如下:

表1

从表上看到,只有在第三行P∨Q和」P的真值都为T,这时Q的真值亦为T。故

(P∨Q)∧(」P)⇒Q

成立。

或者考察Q的真值为F的情况,在第二行和第四行,其相应的P∨Q或」P中至少有一真值为F,故亦说明(P∨Q)∧(」P)⇒Q成立。

例2 如果张老师来了,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答,如果李老师来了,这个问题也可以得到解答,总之张老师来了或李老师来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答。

解 若设 P:张老师来了。

Q:李老师来了。

R: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答。

上述语句可以翻译成下述命题关系式

(P→R)∧(Q→R)∧(P∨Q)⇒R

列出真值表2如下:

表2

从真值表看到,P→R,Q→R,P∨Q的真值都为T的情况为第一行、第三行和第五行,而在这三行中R的真值均为T。故

(P→R)∧(Q→R)∧(P∨Q)⇒R

(2)直接证法

直接证法就是由一组前提,利用一些公认的推理规则,根据已知的等价或蕴涵公式,推演得到有效的结论。

P规则 前提在推导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引入使用。(www.xing528.com)

T规则 在推导中,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公式,等价或蕴涵着公式S,则公式S可以引入推导之中。

在阐述推导过程之前,先列举一些常用的蕴涵式和等价式,为了引用上的方便,将它们加以编号。

上述各蕴涵式和等价式,并非互相全是独立的,即选取其中少数几个作为基本的,并且遵守规则,就能够推导出其余的来。这里将不进行公理性研究,仅对其中少数几个加以说明。

下面将举例说明这种推导过程。

例3 试证明,R∨S是前提C∨D,(C∨D)→」H,」H→(A∧」B)和(A∧」B)→(R∨S)的有效结论。

第二列上的编号,不仅代表着同一行上的命题公式,而且表明了该公式是处在推导过程中的哪个行上。在右侧,P和T表示所根据的推理规则。继之是注释,它指出了是根据哪些等价式或蕴涵式求得该特定公式的。

例4 证明(W∨R)→V,V→C∨S,S→U,」C∧」U⇒」W。

(3)间接证法

定义2 假设公式H1,H2,…,Hm中的命题变元为P1,P2,…,Pn,对于P1,P2,…,Pn的一些真值指派,如果能使H1∧H2∧…∧Hm的真值为T,则称公式H1,H2,…,Hm是相容的。如果对于P1,P2,…,Pn的每一组真值指派使得H1,H2,…,Hm的真值均为F,则称公式H1,H2,…,Hm是不相容的。

现在可把不相容的概念应用于命题公式的证明。

设有一组前提H1,H2,…,Hm,要推出结论C,即证H1∧H2∧…∧Hm⇒C,记作S⇒C,即」C→」S为永真,或C∨」S为永真,故」C∧S为永假。因此要证明H1∧H2∧…∧Hm⇒C,只要证明H1,H2,…,Hm与」C是不相容的。

例5 证明A→B,」(B∨C)可逻辑推出」A。

证明

例6 证明(P∨Q)∧(P→R)∧(Q→S)⇒S∨R。

证明

间接证法的另一种情况是:若要证明H1∧H2∧…∧Hm⇒(R→C),设H1∧H2∧…∧Hm为S,即证S⇒(R→C)或S⇒(」R∨C),故S→(」R∨C)为永真式。因为S→(」R∨C)⇔」S∨(」R∨C)⇔(」S∨」R)∨C⇔」(S∧R)∨C⇔(S∧R)→C,所以若将R作附加前提,如有(S∧R)⇒C,即证得S⇒(R→C)。由(S∧R)⇒C,证明S⇒(R→C)称为CP规则。

例7 证明A→(B→C),」D∨A,B蕴涵D→C。

证明

例8 设有下列情况,结论是否有效?

(1)或者是天晴,或者是下雨。

(2)如果是天晴,我去看电影

(3)如果我去看电影,我就不看书。

结论:如果我在看书则天在下雨。

故本题即证:」(M⇆Q),M→S,S→」R,推出R→Q。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