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离散数学-第八节序关系,关系图和半序关系

离散数学-第八节序关系,关系图和半序关系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关系矩阵和关系图都可看出,R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且易证R具有传递性,故R是半序关系。例2 证明在实数集R上,小于等于关系“≤”是半序关系。因此,“≤”是半序关系。对于给定的半序集,可以通过简化了的关系图来表示,这种图称为半序集合图或称哈斯图。例5 绘出例1和例3中的半序关系R的哈斯图。由关系图可知,B的极小元素集合为{2,3,7},极大元素集合为{21,14}。

离散数学-第八节序关系,关系图和半序关系

由关系矩阵和关系图都可看出,R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且易证R具有传递性,故R是半序关系。

例2 证明在实数集R上,小于等于关系“≤”是半序关系。

证明(1)对任意x∈R,有x≤x,故“≤”是自反的;

(2)对任意x,y∈R,若x≤y且y≤x,则x=y,所以“≤”是反对称的;

(3)对任意x,y,z∈R,若x≤y且y≤z,则x≤z,故“≤”是传递的。

因此,“≤”是半序关系。证毕。

例3 给定集合A={a,b,c,d},令R={(a,b),(a,a),(b,b),(c,c),(d,d),(c,d)},证明R是半序关系。

证明 写出R的关系矩阵和画出关系图(图2):

由关系矩阵可看出主对角线元素均为1,所以R是自反的,由关系图看出任意两结点没有成对出现的有向弧,所以R是反对称的,又因(a,b)∈R,且(b,b)∈R则(a,b)∈R,…,逐个验证可知R是传递的,所以R是A上的半序关系。证毕。

对于给定的半序集,可以通过简化了的关系图来表示,这种图称为半序集合图或称哈斯(Hasse)图。它的作图规则如下:

(1)由于关系“≤”是自反的,所以在原关系图中每个结点上都有自回路,为了作图方便,省略每个结点上的自回路,只用了一个空心点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2)由于关系“≤”是反对称的,原关系图中如果结点a与结点b(a≠b)之间有弧,一定是单向的,我们规定,如果a≤b,就把b画在a的上方,也就是把原关系中结点的位置作适当调整,使得所有弧的方向都是向上的,这样可以略去弧上的箭头。

(3)由于关系“≤”是传递的,若a≤b,b≤c,a≤c,即从a到b有一条弧,从b到c也有一条弧,我们规定,省略掉从a到c的一条弧。也就是说,若某两结点之间有一连串带箭头的头尾相接的弧连接,那么就省略掉这两结点间的一条弧。

例4 设集合A上具有整除关系|,试对(1)A={1,2,3,6,10,12,16},(2)A={4,7,14,21,28,32}分别画出半序集(A,|)的哈斯图。

解 先写出整除关系:

(1)|={(2,6),(2,10),(2,12),(2,16),(2,2),(3,3),(3,6),(3,12),(6,6),(6,12),(10,10),(12,12),(16,16),(1,1),(1,2),(1,3),(1,6),(1,10),(1,12),(1,16)};

(2)|={(4,4),(4,28),(4,32),(7,7),(7,14),(7,21),(7,28),(14,14),(14,28),(21,21),(28,28),(32,32)}。

哈斯图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例5 绘出例1和例3中的半序关系R的哈斯图。

解 例1和例3中的半序关系哈斯图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例6 设集合A={a,b,c},(ρ(A),⊆)是半序集合,试画出它的哈斯图。

解 因为A={a,b,c},所以ρ(A)={,{a},{b},{c},{a,b},{b,c},{a,c},{a,b,c}},由此可画出哈斯图如图7所示。从哈斯图中可看到,半序集A中各个元素处于不同层次的位置。下面我们讨论半序集中具有一些特殊位置的元素。

定义2 设(A,≤)是一个半序集,B是A的任一子集,若B中有一元素b,对所有的x∈B,都有x≤b,则称b为集合B的最大元;若有某个元素b∈B,对所有的x∈B,都有b≤x,则称b为集合B的最小元。

在例4(1)中,数1是集合A的最小元,集合A不存在最大元,因为10不能整除16;但若取B={1,2,3,6,12},则B的最小元是1,最大元是12。在例4(2)中,集合A既没有最小元,也没有最大元,因为28不能整除32,4不能整除7。若取B={4,7,14,28},则B的最大元是28,没有最小元。

例1、例2中的集合A既无最大元也无最小元。

例6中ρ(A)的最大元是{a,b,c},最小元是,而在B={,{a},{b},{c},{a,c}}中,最大元不存在,最小元仍是

定义3 设(A,≤)是一个半序集,B是A的任一子集,若对于B中的某个元素b,在B中没有任何元素x,能同时满足b≠x与b≤x,则称b为B的极大元;若B中没有任何元素x,能同时满足b≠x与x≤b,则称b为B的极小元。

在例4(1)中,A的极大元是10,12,16,极小元是1,而若取B={1,3,16},则B的极大元是3,16,极小元仍是1。在例4(2)中,A的极大元是21,28,32,极小元是4,7。

例6中,幂集ρ(A)的极大元也是最大元,是{a,b,c},极小元也是最小元,是

关于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和极小元,有下面的定理;(www.xing528.com)

定理1 设(A,≤)是半序集,B是A的任一子集,若B有最小元(最大元),则是唯一的。

证明 设a和b是B的最小元,则有a≤b和b≤a。因为半序关系≤是反对称的,所以有a=b,因此最小元是唯一的。

同理可证最大元的情况。证毕。

定理2 设(A,≤)是半序集。B是A的任意子集,则B的最大元必为极大元,B的最小元必为极小元。

证明 设b是集合B的最大元,即对于所有的x∈B,都有x≤b,这样在B中找不到任何元素y,能同时满足y≠b且b≤y,因此b是B的极大元。同理可证,B的最小元是B的极小元。证毕。

由于最大(最小)元是唯一的,而极大(极小)元不一定是唯一的,所以定理2的逆定理不成立。

例7 设A={2,3,5,7,14,15,21},其半序关系R={(2,14),(3,15),(3,21),(5,15),(7,14),(7,21),(2,2),(3,3),(5,5),(7,7),(14,14),(15,15),(21,21)}。求B={2,7,3,21,14}的极大元与极小元。

解 R的关系图如图8所示。

由关系图可知,B的极小元素集合为{2,3,7},极大元素集合为{21,14}。

定义4 设(A,≤)是一个半序集,B是A的任意非空子集,元素a∈A。

(1)若对于x∈B,都有x≤a,则称a为B的上界;若对于任意x∈B,都有a≤x,则称a为B的下界

(2)若a是B的上界,且对于B的任意上界b,都有a≤b,则称a是B的最小上界;若a是B的下界,且对于B的任意下界b,都有b≤a,则称a是B的最大下界。

应当注意,一般地,上界与最大元(或极大元)的区别在于元素a所取的集合不同,对于B⊆A,B的上界a∈A,而最大元(或极大元)的a∈B。

例8 设集合A={a,b,c,d,e}上的半序关系如图9的哈斯图所示。

(1)试求出集合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和极小元。

(2)分别求出子集B1={a,b,c},B2={b,c,d},B3={c,d,e}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解(1)A无最大元,最小元c,极大元集合{b,d},极小元集合{c}。

(2)B1的上界是b,下界是c,最大下界是c,最小上界是b。B2无上界,下界是c,最大下界是c,无最小上界。

B3的上界是d,下界是c,最大下界是c,最小上界是d。

例9 半序集合(A,R)的哈斯图如图10所示。

(1)求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最大下界和最小上界。

(2)设B1={f,g,h,l},B2={a,b,c,d,e,f,g,h,},分别求出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上界、下界、最大下界、最小上界。

解(1)A无最大元和最小元,极大元为{j,k},极小元为{a,b,e},无上界和下界,也无最小上界和最大下界。

(2)B1无最大元和最小元,极大元为{h,l},极小元为{f,g},上界为k,下界为a,最小上界是k,最大下界是a。

B2的最大元是h,没有最小元,极大元是h,极小元是{a,b,e},上界是{h,j,k},无下界,最小上界是h,无最大下界。

定义5 在半序集(A,≤)中,如果A是一个链,则称(A,≤)为全序集合或称线序集合,在这种情况下,二元关系“≤”称为全序关系或称线关系。

链A就是对任意x,y∈A,或者有x≤y或者有y≤x成立。

例如,定义在自然数集合N上的“小于等于”关系“≤”是半序关系,且对任意i,j∈N,必有:(i≤j)或(j≤i)成立,故也是全序关系。

例10 给定P={,{a},{a,b},{a,b,c}}上的包含关系⊆,证明(P,⊆)是个全序集合。

证明 因为⊆{a}⊆{a,b}⊆{a,b,c},故P中任意两元素都有包含关系,如图11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