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乐派时期,奏鸣曲与古典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古典乐派时期,奏鸣曲与古典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此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开始更讲究风格的准确性。古典乐派时期的奏鸣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三至四个乐章组成。(三)古典作曲家的演奏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三位杰出代表,被称为古典风格的“三巨头”,他们的钢琴音乐演奏风格各具特色。

古典乐派时期,奏鸣曲与古典作曲家的独特风格

(一)古典主义的演奏风格概述

从18世纪中叶起,由于钢琴乐器的进步,钢琴对音乐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时期的钢琴作品是从巴洛克音乐基础上发展来的,然而在演奏技术上又有了很大创新。作曲家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加上不少以表达音乐性质的术语和符号,主要在速度、力度、奏法及表情等方面。因而此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开始更讲究风格的准确性。

演奏古典主义作品的触键与巴洛克时期的方法基本相同,用指尖位置触键以保证音色的灵巧和圆润,并且通过典雅、均匀、流畅的演奏来演绎古典主义音乐的高贵气质;速度要比巴洛克作品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体现在快板乐章与慢板乐章之间速度上的鲜明对比;力度可以运用不同的弹奏方式来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有的作品为了增强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力度对比,可以将手臂的力量运用到演奏之中,用以表现旋律的强弱变化和音乐矛盾的冲突;装饰音的弹法比较自由,不必像巴洛克时期那样严谨,可以根据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来决定装饰音的速度和数量(如颤音);踏板的运用真正是从古典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踏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乐句的连贯性以及使声音获得饱满的演奏效果,演奏者使用踏板要注重和声织体、句法和音色的清晰度

(二)古典主义的演奏特点

1.情绪的对比

在古典乐派的音乐中,音乐情绪具有强烈的对比、矛盾和变化,这与自始至终基本保持一种情绪的巴洛克音乐作品相比较,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古典乐派的音乐中,情绪变化有时是渐变的,有时是突然的,但这种对比和变化,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乐派作曲家,都能很好地将它们合乎逻辑地集于一个整体。

2.速度的处理

一般来说,古典乐派的作品更强调动机、乐句的组织和发展,应自始至终保持同一速度,但又不是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要求那么严谨。如果作曲家写了速度记号,如快板、行板等,那我们必须遵照,但也有相对的自由,可以根据我们的理解来选择速度,至于渐快、渐慢、回原速等过渡速度记号,作曲家常常又没有写得很详细,这就要求演奏者谨慎、有分寸地去处理。

情绪的对比、调性的变化都可能细微地影响演奏速度。自由伸缩处理(rubato)的大量使用是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但在古典乐派的音乐中也能见到,特别是在慢乐章或段落的连接和结尾部分。一般来说,在古典主义音乐中,旋律线条允许一些细微的自由,而伴奏部分却要保持严格的节奏脉动。

3.力度的变化

在古典乐派的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在乐谱上记了很多力度标记。ff、f、mf、mp、p、pp及cresc.、dim.等记号是经常使用的。突强sf也已在古典音乐作品中出现。这些突然的力度变化和丰富的音量差异,是用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以及矛盾和对比的。当然,与浪漫派音乐相比较,它们又不具有那么强的戏剧性。

4.旋律、结构与织体

古典乐派的旋律常常是非常曲调化、大众化的,很容易记忆,即使是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也都喜欢借用民歌或歌剧的主题等大众熟悉的曲调,如我们最熟悉的莫扎特的《妈妈变奏曲》,就是运用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作为主题的。古典乐派的旋律,常常是很均衡的,有时两个乐句的长度是相等的,有时两个乐句的开头又是相同的。不同于巴洛克音乐自始至终保持同一个节奏型,古典音乐作品中有许多不同的节奏变化,有时甚至是突然的变化。

古典乐派时期的奏鸣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三至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一个旋律性很强的行板或缓板(andante、adagio),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Minuet)或谐谑曲(scherzo),最后一个乐章常是回旋曲或奏鸣回旋曲。演奏者只有清楚乐曲的结构,才能符合逻辑地去表达乐思,以组织好一个大型曲式的作品。

古典乐派音乐的织体,主要是主调音乐,不过在一首乐曲中,也有突然从主调音乐转为复调音乐,或反之。

5.触键法与奏法

在古典乐派的音乐中,经常出现连音(legato)、跳音(staccato)、连线(slur)、重音和保持的断音等记号。有些符号是相同的,但表达方法和含义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理解这些符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例如“”,从理论上说,今天我们解释为尖锐的、带重音的短跳音,但是在19世纪早期以前,“”和“·”的奏法基本相同,不需要太尖锐、太短。又如,在慢乐章和快速乐章中的跳音“·”,虽然其记谱符号是相同的,但在慢乐章中的跳音,通常时值会较长一些。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作曲家的具体作品去解释其真正的含义。

6.装饰音的演奏

在古典主义时期,装饰音不像巴洛克时期那么繁多和复杂,一些主要的原则,基本上和巴洛克时期相同。短的装饰音通常开始在节拍上,重音是在装饰音的第一个音上。颤音、波音、回音通常从主音的上辅助音开始,在三种情况下,装饰音则从主音开始。①装饰音前面的音是上行或下行的音阶进行;②装饰音的主音是句子的第一个音;③装饰音出现在跳音重复音段落中。下波音通常从原音开始。

装饰音的演奏,古典乐派音乐与巴洛克音乐中也有些不同,如速度,古典乐派音乐中的颤音“tr”比巴洛克音乐的颤音要快。又如,不在重音上的回音,在快速音乐中,我们通常可演奏为;而在慢速音乐中,我们又可演奏为。至于倚音的时值,作曲家常常在作品中已标明,我们按照它的时值去弹即可。例如,则弹成,但如果是三拍子,的倚音则占时值的三分之二,弹成。当然,在具体的演奏中,也会有例外和自由,这就要依靠我们的知识和修养去判断了。

(三)古典作曲家的演奏风格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三位杰出代表,被称为古典风格的“三巨头”,他们的钢琴音乐演奏风格各具特色。

1.海顿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常被世人称为“交响曲之父”。海顿出生于贫穷的车匠家庭,父亲是一位马车工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他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6岁开始在合唱团唱歌,学习乐理小提琴。17岁时,由于变声,他离开合唱团,开始勤奋自学。1750年,他认识了意大利作曲家波尔·波拉,并向他学习作曲。

海顿的创作遍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他一生写了108部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多首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剧、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小型器乐曲(嬉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其中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晚年的清唱剧创作是海顿最大的功绩,体现出他那永不停歇的探求精神。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也受到世人们的推崇,总计一下,我们发现海顿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大致如下。

(1)瞬息多变的节奏

海顿奏鸣曲中的起伏与对比性较大,富有节奏的动力性。海顿的奏鸣曲以一个主题通过变奏等原则来构建整个乐章,常常一开始就点出动机式的主题,主题中的节奏特点超过了旋律特点,作品中的技术性乐段不是由一个旋律演变而来,而是来自和弦甚至是伴奏音型。海顿作品中喜欢用一闪而过的快音符并常常后面接一个时值长的音符,用短小的分句、快速音符中短小的休止符切割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型,如Hob.XVI/49,L.59开头的主题。海顿是一位器乐性作曲家,他的奏鸣曲中许多经过句是无法唱的,要么变化过于急促,要么乐句过长,要么采用连续的短句,充满了瞬息多变的节奏,体现出他的幽默与巧智。

(2)丰富多样的装饰音

对于倚音的奏法,一般来说是平分大音符时值的一半,因此后十六节奏倚音一般弹成四个十六分音符。长时值的音符或速度较慢的时候倚音占的时值也相对多一些。

颤音的标记虽然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从上方音和从本位音开始的两种形式,这取决于音乐的进行,在某些情况下颤音也从下方音开始。颤音是否要带缀音,需要依据乐谱分析。带缀音的颤音往往出现在“tr”之后的小音符节奏中。

波音一般从本音开始并包含三个音符,但有一种被海顿称为“半波音”的标记是从上方音开始,这其实可作逆波音解释,在海顿晚期作品中“半波音”完全被波音替代,同时晚期作品中装饰音记号大大减少,音乐逐渐从明快走向果断。

2.莫扎特的演奏风格(www.xing528.com)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挥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第二位大师,他有“音乐神童”的美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音乐天才。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丰富的音乐遗产,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出身于奥地利萨尔兹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1719—1787)是一位颇有才华和声望的作曲家,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论著的作者。莫扎特自幼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在父亲的培养下,3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起在维也纳、慕尼黑以及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各国旅行演奏。1772年,16岁的莫扎特在结束旅行演出生涯之后返回家乡萨尔兹堡,担任当地大主教的宫廷乐长。为了摆脱在家乡的困境,1777年他又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不料受到冷落,失望而归。但是,莫扎特忍受不了故乡闭塞窒息的精神生活和大主教的专制态度,终于在1781年离家出走,在维也纳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莫扎特从6岁开始就以神童身份在维也纳、慕尼黑、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旅行演出,经常公开视谱演奏协奏曲、即兴变奏,即兴演奏赋格曲与幻想曲,总是博得极高的赞赏。莫扎特精湛的钢琴演奏在当时是举世闻名的。他从自己的审美要求出发,天才地将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德国因素融为一体,他的演奏轻松活泼、纤巧细腻、趣味高雅、对比适度。

(1)独特的连奏

莫扎特有非常考究的断连法(Articulation,或称为奏法),他的音乐中的连线常有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为Legato,指“连奏、分句”;另一种表示为Articulation,指“弓法、断连法”。他的旋律中常有很多小的音型,两个音符间的小连线是他很有特色的语汇。莫扎特的演奏以极其丰富的奏法体现出他音乐的细腻与精彩。

(2)均匀准确的节奏

莫扎特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必不可少的因素,他演奏时节奏均匀准确,完美无瑕,漏掉音符之类的事情绝不会发生。他演奏慢板旋律时,常能刻画出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感受,他要求在“演奏节奏自由的慢板乐章(Adagio)时,左手应该坚持用严格的节奏弹奏,不能自由”,而右手可以用一些变通的节奏,这显然对浪漫主义音乐家肖邦的Rubato奏法有一定的影响。

(3)歌唱性的弹奏

莫扎特的钢琴演奏,即使是快速的乐段也不是技巧性的,而是歌唱性的,保持声音明亮清透、富有光泽。因此,“演奏莫扎特的音乐要求每一个重音都是圆的,弹奏时不能直接打下去,要有所约束,莫扎特的旋律常常由音阶与琶音构成,但莫扎特的音阶和琶音中充满了虚和实的变化”。

3.贝多芬的演奏风格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最后一位大师。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是继J·S·巴赫以后又一位傲然屹立的巨人。巴赫站在复调音乐之巅,贝多芬则立在主调音乐之峰,两位伟人所创造的钢琴作品堪称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的最高典范。贝多芬用崇高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在与命运顽强搏斗中成就了一代音乐圣人,将古典风格发展到顶峰,同时又开启了浪漫风格之先河。

贝多芬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他在4岁的时候就被迫要长时间练琴,因为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由于母亲过早离开人世,凌乱的学习经历与恶劣的家庭环境锤炼了他不屈的性格与独立的精神。在他19岁时,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感染了贝多芬,他确立了为自由而奋斗的人生观。1792年定居维也纳以后,开始了他的主要创作时期。在他年轻时就已经出现耳聋征兆,耳疾成了他一生的磨难与痛苦症结,对失去听觉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但贝多芬并没有放弃音乐,反而成为音乐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在爱情上他一次次地付出,却一次次被欺骗和抛弃,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和磨难做斗争,但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并且在与命运抗争中练就顽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在作品中写下了他不屈的灵魂,完成了他伟大的事业,留给世人永恒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钢琴演奏具有以下特征。

(1)鲜明的力度变化

贝多芬钢琴演奏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长于他人之处,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极强(ff)到极弱(pp)以及渐强(cresc)到渐弱(dimin)的力度变化。他将钢琴演奏的强弱变化运用到了极限,甚至超过了当时钢琴所能达到的范围,产生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2)重视低声部

贝多芬演奏时强调左手和右手以同样的速度进行练习。他认为左手和右手一样重要,左手也要担任音乐动机以及技巧性乐句的演奏,使用左手担任内声部以及低声部还能够起到增加音乐厚度与加强和声功能的作用,而在低音区演奏主题能获得更加雄浑有力的效果。由于重视了低音效果,使音乐产生如同管弦乐队一般宏大的气势,具有浓重的色彩,使音乐更具有坚毅的性格。

(3)优美的连奏

贝多芬出于对表现个人情感意志的追求,创造了富有旋律感与歌唱性的Legato奏法,要求演奏旋律时有圆滑的连线与丰富的表情,表现出声音的内在质感与厚度。

(4)灵活运用踏板

贝多芬希望通过运用踏板使每个声音延续并产生泛音,获得更丰满的声音效果。贝多芬在演奏时大量使用右踏板,他常常将右踏板运用在拍点、和弦、琶音等需要声音支持的地方,也运用在需要为声音增加一层面纱的地方。

(5)表情记号的独特含义

在贝多芬钢琴演奏中运用的特殊表情方式,通过独创性的记谱给予了表达。

(Sforzando)记号有两种用法。第一,用在旋律性的句子中,表示增强旋律力度,演奏时需强调旋律的进行,如《“月光”奏鸣曲》的第三乐章,第29至32小节连续出现了四个sf记号,表示旋律具有坚定的语气;第二,用在要求音响强烈的地方,表示对比,如这首曲子的主题出现时,在2、4、6等小节处出现的sf记号,表示要演奏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sf记号只是表示在音乐进行中的重音,而不强调其音乐的紧张度。

sfz(Sforzamlo)的记号,表示要给这个段落中所有音增强力度。

fp(Forepiano)记号表示突强后马上弱奏,要求弹奏出具有弹性且饱满的声音效果。

rfz(Rinforzando)表示在弱环境下奏出重音。

pp(Pianissimo)非常轻,表示着消失,也用在分段的地方,如《“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第102小节就运用pp的记号,表示发展部的结束。《“热情”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的结尾用了pp甚至ppp的记号,表示乐章结束,声音逐渐消失。

dolce表现抒情而内在的情感,而espressivo则表现激烈而外在的情感。

由此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记谱是非常仔细地,他采用的表情记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