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削减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教育经费的政策,是日本通识教育改革的另一大动向。2015年6月8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关于国立大学法人组织及其全体业务改正相关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86所国立大学从2016年开始取消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或者要求其转型。另外,通知还指出大学要服务于“那些有迫切需求的学科领域”,因此要砍掉不实用的人文与社会学科,而政府对国立大学中的人文与社会学科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会相应地削减。
关于这一政策的出台对日本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视:首先是日本国内主要媒体的反馈。例如,日本朝日新闻(2015年6月20日朝刊)对此作出如下描述,“文部科学省要求国立大学完成‘可视的成果’,对人文学科进行修改”。日本NHK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设有文学系、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院和研究生院的日本国立大学中,有80%的大学将就专业改编重组及在编人员裁减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
其次,日本学术会议对此发表声明,明确指出为适应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各种各样的课题,需要加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知识。声明还指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在省察人类和社会问题上有其特殊的作用,并反复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携起手来共同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对于文部科学省“有关废止人文社会科学并要求其根据社会需要转型”的政策提出强烈质疑。
再次,学术界对于此项政策的争议。日本第37回大学教育学会[4]召开圆桌会议就重视“实学”(实用知识)的大学和通识教育知识的实用性,以及重视“实学”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及大学通识教育的前景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关于大学通识教育以及大学的作用这两大根本性问题被提出。例如,与会学者围绕通识教育,探讨了“通识教育对社会有用吗”“大学所承担的通识教育究竟是什么”“大学还需要通识教育吗”等问题。此外,还研讨了面对注重实用知识的政府和社会,大学的作用问题,提出“大学在过去及现在真的是象牙塔吗”“大学是被授予教学的场所吗”“大学是可以自己创造教育的场所吗”等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日本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政策性削减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讨论,不仅仅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孰轻孰重的争议,而更是关于大学理念、大学功能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探讨。(www.xing528.com)
陆一(2016)从人文学问自身的身份危机以及大学自治两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具体指出目前日本社会对此次政策的讨论是出于对古老的人文学问本身所面临危机的忧患意识,其原因是各层面的国际竞争都会促使行政当局多多少少采取急功近利的政策。另外,她还指出大学自治和对社会的有用性是一体两用的关系,大学依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同时也应该为其服务。
本文试图从大学教育功能以及高等教育本身所存在的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视角来对此次日本政府关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缩减政策进行分析。众所周知,现代大学主要有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且这三种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但是,大学最核心的功能依然是人才培养,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是直接体现在简单地满足于社会需求,而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间接实现的。大学所培养的人,一方面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此外,大学教育不仅局限于服务国家和社会,更应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起作用。日本政府重视实用性学科、轻视人文社会学科的政策,虽然是为了促使各个国立大学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服务社会,但实际上并非完全符合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过分强调大学服务社会这一功能,要求各大学缩减人文社会学科的做法并非是明智之举。
日本大学缩减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强调服务社会功能也是高等教育功利主义的具体体现。功利主义教育观追求短期行为、急功近利,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发展,却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可持续性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功利主义相对立的是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它强调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各种潜能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但是其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并提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这两种教育观在大学教育中都有所体现,代表着大学教育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但两者并非是完全冲突对立的,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另外,两种教育观也直接影响着大学通识教育的地位和发展。只有当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大学教育中和谐共生时,通识教育才能够在大学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